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封驳制度的发展情况变化表,据此可知
朝代记述
由丞相“封还诏书,因奏封事”
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复唐旧制
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掌印长官都给事中为正七品)
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

A.封驳制度是历代皇帝标榜“明君圣主”的手段
B.封驳制度的变化体现了皇权逐步受到制约
C.掌管封驳权力的职官位高权重
D.封驳制度对避免政令失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021-10-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御史和谏官是中国古代检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百官,谏官职责主要是匡正国君得失。宋代台谏合一,将原本宰相所举荐的谏官变为皇帝亲擢,这种转变使得(     
A.中央集权削弱B.君主专制加强C.增大御史权力D.扩大宰相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
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
秦汉为纠察之任
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了古代制度的多变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宋朝之前,中国监察制度都是台谏分立的。台院御史的主要职权是监察百官的违法行为,打击贪污渎职;谏院谏官掌管规谏讽喻,监督君主。自宋朝开始,御史和谏官开始合一,都以弹劾官员为主。这一变化
A.形成了严密的监督体系B.提高了行政效率
C.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D.有利于加强皇权
2021-10-0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两汉魏晋时期,司隶校尉作为独立监察系统,其巡察权力包括治安权、巡捕权、惩治权、平理冤狱等,监察的对象涉及皇亲国戚、宦官近臣、畿辅七郡及京师百官、两千石长吏等,监察职能基本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见,两汉魏晋时期司隶校尉的设置
A.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B.架空了御史大夫的职权
C.制约了宰相行政权力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2021-10-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全国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朝中央设置御史台。御史台又在地方上建立了两个行台机构,即监临东南诸省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和西南地区的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北部和中原地区不另置行台。在路以上设置肃政廉访司,定期检查各种案件账目,监督纠劾各级官吏。这可以用来说明元代
A.地方官员职权削弱B.御史台行政权力的加强
C.监察体系系统严密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下列关于这项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监督了地方官吏B.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C.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D.加强了中央集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监察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下,雅典城邦出现了带有监察职能的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执政官、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贵族会议等。其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其他机关均是共同隶属公民大会,彼此相对独立、互相制约的权力部门。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民主又有监督。而公民大会作为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该机构崇尚法治,严防个人专制,对僭主和行政官可投票决定惩戒或放逐。而陪审法庭在控制政府官员权力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国家官吏任职前,不管是选举还是抽签的方式选出,被委任者在担任职务前,法庭必须对其实行被称作“认可听政会”的程序,在听政会上,任何公民都能对其提出反对意见,然后陪审团进行投票表决,经多数同意即可,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

——摘编自李勇《试论古希腊古罗马的权力制约机制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二 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与管理。不仅要求官员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通晓政治法律的文化素养,能够在汉取历代兴亡教训的基础上刚正不阿地依律办事,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从政阅历,面对错综复杂的官场能够明是非,分清忠奸贤佞,有效胜任监察一职。在任职期间,不仅有一年一度或三年一度的常设考核制度,还有“月课”“御史互察”等考核项目,考绩结果作为一个监察官员升迁奖罚的重要依据。最后是实行监察责任制,考核后严肃问责,不但追究知情不举的洪职责任,而且追究不知情失察的失职责任,并处以连坐。同时,还特别注重通过制定监察法规约束监察官员。各级监察官员直接对央负责,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不受同级行政长官的节制。

——摘编自李超《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历史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监察制度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雅典相比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点,并简析古代雅典和中国监察体制的借鉴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汉代的上计制度下,虽然犯者要受重惩,但弄虚作假的现象仍不断发生,统治者也对此常加批评。汉宣帝刘询曾指出当时地方所报计簿,是虚假不实的具文,他命令御史要加强查对和核实。据此可得出的认识是,汉代
A.选官制度相对合理B.地方收入全归中央
C.上计制度尚需完善D.刺史掌握监察大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西汉不同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变迁,这一变迁反映的实质是
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增加镇压诸侯谋反、民众反抗的权力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的权力

A.中央集权受到挑战B.社会矛盾层出不穷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刺史制度日趋完善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