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王淦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对于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有学者这样论述道:“这是战争开始以来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该学者论述的这次会战(     
A.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以空间换时间将日本拖入持久战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022-08-29更新 | 61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阳光指标调研)(延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党校办起少数民族班;1939年至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公学成立蒙古青年队和少数民族工作队等;1941年9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专门机构—民族学院。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
A.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B.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素养
C.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深化D.扩大了敌后抗战的范围
2022-03-15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7 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作用”。1944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外国仍然有许多人不十分明白,过去二十三年的中国政治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一直是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将来依然如此。”这一时期毛泽东强调国共关系旨在(     )
A.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B.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C.推进民族解放战争发展D.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2022-02-27更新 | 571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木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拍摄于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八佰》中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1937年10月28日下午四时,上海市商会设法由四十一号女童子军递送国旗一面,六时许,当人们看到中国旗帜迎风招展在四行仓库楼顶,租界内男女老少一片欢腾,高呼“中华民族万岁!”这一事件
A.发生于抗战相持阶段B.体现全民族共御外侮的精神
C.标志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味着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7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观察下列地图,对其反映的两场军事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A.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主战场B.破袭战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C.抗战相持阶段国共两党继续抗日D.国民党组织会战掩护共产党
9 . 日军大本营认为:国民政府“既已丧失中原,逃窜内地,失去主要水陆交通线及丰富资源和居民之大半……故从战略上看可以这样说:帝国已经摧垮了抗日的中国政权。下一阶段为实行政略进攻,以抵于成”。关于日军的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基于中国政府丧师失地、战场严重失利B.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调整对华政策
C.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成为地方性政府D.日本低估了中国政府与民众抵抗的决心
2021-09-10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该电文所贺之师应为
A.国民革命军B.八路军C.人民解放军D.新四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