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工业化中的近代铁路交通问题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主题,请根据提示完成一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在收集到的下面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分别结合资料信息说明能否印证活动主题的理由。
(2)第二步:为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评估与说明。
①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大英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文字记录原件。
②美国实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所著《瓦特传(工业革命的旗手)》
③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开往慕尼黑的夜车》(1940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解释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1850年《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世界铁路建设大事记
1804年 | 理查·特里维西克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 |
1825年 | 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成功通车 |
1837年 | 古巴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国提供资本,用于运输蔗糖 |
1851年 | 智利第一条铁路通车,用于运输铜矿 |
1853年 | 英国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
1869年 | 美国两家公司合力建成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 |
1872年 | 日本政府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通车 |
1876年 |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由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 |
1893年 | 德国政府制定了从欧洲经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 |
1894年 | 德国工程师威廉·普利斯曼制造出一台柴油机车 |
1904年 | 俄国政府修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增强了对远东的扩张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研究这一主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建国后美国领土扩展过程与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展示图
材料二
发表于1904年的漫画作品《加勒比海的大棒》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3)如果你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还可以补充哪一角度的史料,并说明理由。
(4)研究历史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应坚持什么原则?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年 | 1883年 | 1893年 | 1903年 | 1913年 | |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 40 | 40 | 41 | 43 | — |
生铁产量(千吨) | 6671 | 8666 | 7089 | 9078 | 10425 |
粗钢产量(千吨) | 582 | 2040 | 2997 | 5115 | 7787 |
煤炭产量(百万吨) | 130 | 166 | 167 | 234 | 292 |
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
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 如表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部分重大事件。
年代 | 事件 |
14世纪 | 吕贝克建立呢绒手工工场 |
1492年 |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
1602年 |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
1764年 | 珍妮纺纱机问世 |
1771年 | 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 |
1776年 |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
1851年 | 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
1857年 |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1866年 |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
1879年 | 美孚石油控制了全美90%的石油产业 |
1914年 | 非洲大陆只剩下利比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两个独立国家 |
1933年 | 罗斯福断政开始 |
1936年 | 凯恩斯创立宏观鳋济学 |
1945年 | 世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问世 |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等
请提取三则相关联的史料信息,运用恰当的时间尺度,自拟一个主题,重构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要求:史料关联准确,时间尺度恰当,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A.农业生产机械由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 B.农场规模扩大加快了农业机械的运用 |
C.南北战争结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提 | D.农业科技革新与工业化进程相互推动 |
A.原有的技术创新已经失去价值 |
B.彻底战胜封建庄园经济的需要 |
C.取代工场手工劳动的迫切要求 |
D.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要的结合 |
材料一 美国全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开始,到20世纪初后完成,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工业迅猛发展,并从北部向南部和西部扩展。“大企业时代”取代了“小企业时代”。1865~1900年,美国工业产品价值增长了500%,20世纪初的增长率更高。新的工业部门和大型的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工业城市相应涌现,基本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美国学者查尔斯·卡尔洪说:“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化世界中能够炫耀它规模最大的、发明最多的、生产能力最强的经济。它的公民享受着地球上最高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为5.42亿,其中农业人口有4.84亿,当时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接近90%,人均国民收入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基本国情就是“一穷二白”的落后的农业大国。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已超过90%,主要工农产品产量大都居世界前列,粮食、油料、水泥、钢材和发电量等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与此相匹配,2013年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工业化的启示。
材料一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英)WC丹皮尔《科学史》
材料二 工具理性不同于价值理性之处就在于它更加强调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而这种“理性”形式与关注客观结果、注重精确性、讲求实践性的科学精神有相通之处,科技进步使后者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从而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特性,现代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现代社会科学体系,甚至现代派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德国的崛起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企业与政府合作……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牛顿时代人类对光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以及爱因斯坦对光学发展的贡献。光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请从文化艺术角度举例来说明。
(2)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以近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崛起的原因。
A.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C.实行“以工代赈” |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A.欧洲文明的巨大进步价值 |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
C.欧洲文明中心论的优越感 | 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