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提取如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21010593822
18803731691751658
189061722433134919
1900790284402602024

请运用表格中两个或多个数据,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进行读。(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解读需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欧洲,新型的市场经济确实有其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也大幅地提高了一般人的生活标准。可是,如此的生产制度,必定引发贫富之间极大的不公平,其差距,甚至比过去贵族与贫民之间的差距更为巨大。于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处在迈向高峰的过程,有不少人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人类是不是以大部分人的辛苦劳力,只为了成全一小部分人的富贵荣华?社会主义理想的出现,使得本来只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的分野,又多了一项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却又多了--个高度集权的共产主义国家一列宁组织的苏俄。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根据材料,围绕“与现代文明相伴的矛盾问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有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

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
16世纪初期葡萄牙在亚洲侵占军事据点,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
1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大量土著居民死亡。
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
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
18世纪中期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
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
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
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
一战前夕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20-10-24更新 | 85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观念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一战期间,美国借助自己和平的环境及其优越的待遇,大量吸收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为美国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人们的时空观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有密切的关系。……无线电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信息传播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空限制,使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着影响。“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已经成为了替代“现代化”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象。

——韩斌《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时空观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技术进步促进人类时空观念变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世界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

阶段特点
萌芽时期(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欧亚各国贸易联系的加强,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贸易的兴起
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世界性生产,世界性消费,世界性分工
快速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出现激烈动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世界市场争夺激烈
稳定成熟(1945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经济制度逐渐健全,国际经济组织日益成熟,国际贸易增长迅速,跨国公司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摘编自雷兴长、杨志龙主编《世界经济》


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地位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地理区域,而是人,是主宰和发现这些地理区域的人。”美国史学家威廉·克罗农则称:“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大自然发展进程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如果在撰写历史时忽略了这些能力,写出来的肯定是令人遗憾的不完整的历史。”

——摘编自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


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评价其中一个或两个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