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帝国主义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列宁对帝国主义特征的论述中,任选三个特征进行阐释,并谈谈你对帝国主义论的认识。
2 . 19世纪以来,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这反映出
A.工业化过程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B.城市生活开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C.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民众的生活D.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2-03-15更新 | 4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范畴,因此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欠发展(或欠发达),按依附论的观点,欠发展是指外缘地区国家经济的一种畸形发展状况。

根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的理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所构筑的由“中心”与“外缘”地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依附与畸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2-02-23更新 | 775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高考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动力与路径》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据此分析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导致其演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述近代以来有关能源问题的经验教训。
5 . 下列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4%

A.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B.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C.德国和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D.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后所占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2022-02-08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了巨大变革。耶鲁学院毕业的一位校友感慨道:“对一个运气好的自由人而言。在闲暇时间舞文弄墨或凭借家庭步入仕途确实美好,但我们必须要去修建铁路、说服法官或编辑报纸,我们要在一个混乱的社会中生存……需要将自己的知识当作工具应用到各种职业领域中。”他的观点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
A.遵循英国传统,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B.扩大学习范围,倾向世俗化和专业化
C.体现工业时代需求,推广实用教育D.挽救大危机的困境,提供国民教育
7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世界各国已经连为一体
2022-01-24更新 | 686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19世纪30—50年代,美国棉纺织业率先实现机械化。随后,毛纺织业、面粉业、食品业、制鞋业、服装业和木材加工业等也普遍使用机器生产。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跃居世界首位。这说明
A.英国的工业水平停滞不前B.垄断组织出现阻碍了竞争
C.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洲D.美国纺织业居于世界首位
9 . 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理论和改革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他的主张反映出
①实用取代理论,技能培养取代道德教育
②传统学徒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③德国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提升劳动者技能
④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交通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伊利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1825年通航的伊利运河,是美国第一条   提供东海岸与西部内陆快速运输的通道,向东可以通往纽约以及整个东北地区,将五大湖与纽约连为一体。伊利运河的开辟,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西部的农牧产品、木材、矿石可以经过这条水路运往纽约。东部的工业品、日用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部的沿河地区。1867年,纽约州的商业贸易额与进出口总额合计达56亿美元,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伊利运河沿岸一些城市都发展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工商业大都市,伊利运河被称为“城市之母”。五大湖区东面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是美国最重要的煤田,其储量占全国的一半;西面和南面是美国重要的铁矿产区,蕴藏量约占美国的80%;采矿设备多由东部的匹兹堡等工业中心生产,经过伊利运河及其支线运往五大湖,催生了五大湖工业区的雏形。伊利运河的成功带动了美国各州建设运河的热潮,其中多数运河走向为东西向,旨在构建便于东西部区域联系的交通网络。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伊利运河为例,论述交通运输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1-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