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如图宣传画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2 .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要求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材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A.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B.基本解决了阶级矛盾
C.强调从基本国情出发D.满足了人民普遍愿望
3 . 如图为画家朱鸣冈于1954年创作的水彩宣传画。如果设计这幅宣传画的标题,最合适的是(     
A.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B.家家分土地,户户干劲足
C.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22-12-15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今后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中国(     
A.总结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工作教训
B.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C.提出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向
D.正在探索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5 . 《人民日报》的七一社论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作,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与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时期七一社论的词频分布

时期项目12345678910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关键词人民领导革命建设党员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干部毛泽东
词频43373636272726252322
改革开放时期关键词建设人民社会主义改革领导思想历史群众政治党员
词频3732592472472392361481471461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词人民改革中国共产党历史群众社会主义精神使命中华民族领导
频词118443838282724232121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三个时期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2022-11-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的农业大国。1952年中国工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仅为25.3%,工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只有6%。经过短暂的战后经济恢复阶段以后,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时期。国家为推进工业化,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持久深远的社会变革,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围绕工业化建立的体制将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部门。在城乡分割体制下,农民没有自由择业权,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在土地上,人地矛盾加剧,逐渐形成城乡关系扭曲的二元结构。

——摘编自韩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地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因此,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郝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城乡发展出现的变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初期和近代西方城乡关系的变迁对我国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启示。
2022-11-08更新 | 14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溧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全国工业(不含手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批发总额变化简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已基本确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完成
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已奠定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2022-11-0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励志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红色钢城百年印记》云展厅展示的人物简介图片。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A.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
9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产品
名称
单位按人口平均产量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苏联美国英国苏联美国英国
电力7.9219.51 144.6514.92714163
原煤公斤83.0761.03 498.04 938.094158
生铁公斤1.7*84.4244.5165.9501449
公斤0.995.3376.3255.2106418281
棉布公斤7.34*20.2861.4270.382.88.4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1)根据材料一,说明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023·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1963年至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一五”期间的速度。这说明(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上完成B.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得到了改变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逐渐显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