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2 道试题
1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共和国70年的历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对华进行了大量的项目援助,分批派出千余名技术专家到中国进行指导,同时向中国各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科技资料。

1978年以后,中国政府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进行技术创新。但科技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科技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上世纪90年代的“以市场换技术”虽然在短时间内使我国获得了一些技术资源,但是也使中国形成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大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当地市场构成了冲击,外资企业的垄断局面对本地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大大弱化了技术引进效果。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不得不直接与发达国家企业展开直接竞争,进一步突显了进行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当前,科技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创新战略,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谋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全球研发投入始终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种创新资源主要流向空天地探测、人口健康、清洁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势必加速形成全球创新新格局。

——摘编自程磊《新中国70年科技创新发展: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国际因素。
(2)材料中“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得益于中共哪次会议的什么历史性决策?
(3)据材料概括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我国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4)科技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该如何应对?
2 . 1949年,全国高校学生总数11.65万人,其中工科生3.03万人,占总学生数的25.9%。1951年,国家提出工科类高等院校调整方案。1952年后,全国高校学生总数19.11万人,其中工科生的数量6.67万人,位列各科学生数第一,占比34.8%。材料反映的事件
A.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与“双百方针”的实行有关
C.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D.导致高校文理科发展不平衡
2022-02-08更新 | 32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所示为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五”计划成就的报道。该报道的内容
A.彰显了新中国的制度优势B.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倾向
C.体现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印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固壮大
2022-01-27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木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一分析意味着中国共产党
A.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向农村B.将致力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C.极力预防歌功颂德现象出现D.把新民主主义经济放在首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反动阶级及其外国的主子们长期盘踞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使得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十分强大。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使得城市中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虽然市民比较普遍,但生产和经营基本都以家庭为主,思想极其狭隘。革命要想发展,必需重视对落后的农村的改造,必需充分团结好农民阶级。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及开辟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及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的“社会变革”及其巨大成就。
2022-01-2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一五”时期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工农业产品19531954195519561957
粮食16683万吨16952183941927519505
棉花117.5万吨106.5万吨151.8万吨144.5万吨164.0万吨
油料385.6万吨430.5万吨482.7万吨508.6万吨419.6万吨
9613万头10712万头8792万头8403万头14590万头
74.5万吨83.4万吨72.0万吨95.2万吨84.4万吨
46.9亿米52.3亿米43.6亿米57.7亿米50.5亿米
原盐357万吨489万吨754万吨494万吨828万吨
食用植
物油
101万吨107万吨117万吨108万吨110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1-24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1964年出版的《奋发图强,争取农业大丰收》宣传画:一位强壮的男社员,在脱粒机旁,手捧着倾泻而下的谷子,笑逐颜开。该作品旨在
A.倡导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激励农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C.宣传国民经济建设调整政策D.赞扬包产到户取得显著成效
2022-01-24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华北局关于开展一九五〇年生产运动的指示》中记载“国营和私营,必须把国营企业、铁路、矿山等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领导成分,忽视国营,或公私平列看待,都是错误的.只重视国营而过火地限制私营也是不对的”。这些指示
A.是国有制确立的必然产物B.照搬了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D.反映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
2022-01-24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提到:“为什么要将1959年计划的目标制定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以至于不可能?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做,其心理目的我们很难探究。”该学者评价的是
A.一五计划B.土地改革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
10 . 从下图邮票中可提取的信息较为合理的是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接近完成B.三大改造与发展重工业同步
C.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尚未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2022-01-2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