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5 道试题
1 . 电报事业的发展是认识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围绕西人在华架建电报的较量

一、“持议甚坚”:西人的请设列强软硬兼施请设电报
二、“力为设法阻止”:清政府的因应“恐有洋人私设铜线等事,谨遵照条约所属(嘱),随时查阻”。
“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若至万不能禁时,唯有自置铜线以敌彼飞线之一法”。
三、“界限分明”:中西较量的结果经过严重对峙,双方皆让步,形成西人可在中国领海敷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的格局。
四、余论:历史的另面与对待列强向一些领域扩张的态度大异其趣,面对咄咄逼人的请设电线之势,清政府并未示弱,而是针锋相对。长期担任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称:“说者谓通商以来,能自保主权者,电事为最。”虽存溢美之处,但实属有因。

——据夏维奇《晚清电报建设与社会变迁——以有线电报为考察中心》整理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临西潮冲击,中国向何处去?很多读书人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说:“英国电报设于王家,商民欲通信者收其费,岁以所入济局用,往往致赢……昔普、法构兵,普人行军处遍设电线,而尽毁法人所设,遂以败法……盖兵贵神速,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莫电线若矣……夫轮船、枪炮等物,中国仿行有年,损益犹或参半,电报则有益无损,何不一试之耶?”进一步考察其立论基础,其中“兵贵神速”语出《孙子》;“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语出《汉书》,皆为中国之历史智慧。

一份1896年的报纸云:“乃近有匪徒造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此语传遍远近,乡愚皆信以为真。”事实上,即便是到了民国年间,乡民不知电报为何物者仍是常事。这一切提示出,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必将是一渐进的、缓慢的乃至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摘自夏维奇《电报的引入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列举清政府“力为设法阻止”的多种办法,解释“历史的另面”。
(2)阅读材料二,请选择作答:①以郑观应论电报为例,说明读书人在寻找中国出路的过程中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②结合清末电报事业的发展,佐证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2022-10-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新高一上学期素养竞赛历史试题
2 . 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
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
3 . 如图是有关成渝铁路的建设场景。成渝铁路建设开始于1950年6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纪念碑)是我国唯一座纪念民工的建筑。这显示出(     
A.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领先于世界B.党和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
C.西南地区封闭落后局面得以改变D.国家建设以交通运输业为重点
2022-09-2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列强反复要求在中国铺设电报电线,引发清廷内部的大讨论,清政府逐渐意识到自办电报的必要性,即“藉收自主之利权,以杜洋人之觊觎”。郑观应,王韬等人也从商业、军事等角度阐述了电报的巨大价值。在社会各界要求自办电报的呼声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李鸿章于1880年设立了天津电报学堂和天津电报总局,当年年底开始正式通报,电报线路的开通和使用,使许多督抚大员看到了电报的便利性,开始齐心协力地兴办电报,在电线架设过程中,清政府对窃毁电线杆、造谣聚众等视情节轻重分别治罪。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报网络。电报一经设立,便受到各界的欢迎。朝廷指挥军事,“号令各营,顷刻响应”;轮船招商局“遇有要公,随事随时分别缓急,函电商酌”;“商贾贸马,借电报以通达市价……强富之功基于此矣”。电报局的营收则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激增二十五倍,成为近代企业的成功典范。

——摘编自马静《电报在近代中国的创办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电报事业得以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电报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 1931年以前,中国公路主要集中于沿海发达城市.自1932年起,国民政府重点修筑苏、浙、皖、赣、鄂、湘、豫、闽等省公路,1935年后,又加紧打通川陕、川鄂、川湘、川黔、黔湘、黔桂、川滇等省际公路.其主要目的是(     
A.配合围剿红军B.彰显抗日决心C.缩小地区差距D.方便物资调度
2022-09-0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这是上海使用煤气路灯的开端。时人记载初见煤气照明的情形道:“树竿置等所以照道,皆自来火,由地道出,光焰绝明,彻夜不灭。”“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材料表明(     
A.煤气灯因洋务运动出现在中国B.上海民众对新事物的充分认可
C.煤气灯成为城市主要照明工具D.上海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7 . 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四唱成渝铁路》歌词

一唱那成渝路,有话说从头,四十年来说修路,派款又拉夫,刮尽了人民的血汗钱,只见他们盖洋楼。成渝路不是成渝路,是反动政府的摇钱树,人民的愿望付流水,成渝路变成了人民的血泪仇。

二唱那成渝路,人民喜心头,西南解放才半年整,修路就动了工,人民政府的好领导,坚决要把路修通。千万军工和民工,风里雨里不休停,为人民自己来修路,一个个争取立功当呀当英雄。

三唱那成渝路,困难万万千,建设祖国意志坚,不怕一切困难,人民的力量钢铁一般,劳动创造新西南。河上架起了千洞桥,双手擘开了万重山,英雄的事迹到处传,大西南的生产建设有了重要开端。

四唱那成渝路,通车到成都,四十年愿望实现了,鞭炮声响连天,城乡交流有保证,工业更要大发展。火车头冒着烟,带着幸福直向前,男女老少齐欢唱,永远跟着共产党,幸福万万年。


结合所学知识,以“成渝铁路修建”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8-2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8年我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9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高速公路规划主要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省级政府编制,地方政府也有高速公路规划的自主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从银行借贷融资。由此,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政府预算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国外资金组成,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刺激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王金余《中美高速公路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材料二   20152021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及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表

年份高速公路里程(单位:万公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高速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512.357949.971.7
201613.108235.323.6
201713.659257.8612.4
201814.2699727.7
201914.961150415.4
202016.101347917.2
202116.91515112.4

——整理自中国交通运输部各年度《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三   美国第一条   高速公路是1937年开始修建的宾夕法尼亚州收税高速公路,到2009年已经完成以州际公路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美国的高速公路由联邦与州按91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其中联邦出资主要来源于“公路信托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燃油税、轮胎税、润滑油税、卡车和拖车购置税、联邦重型汽车年度使用税等,其中燃油税几乎占了整个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收入的90%。美国十分注重对公路交通需求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公路的一系列模型和参数,为公路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

——摘编自边策《中国高速公路与美国高速公路发展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邮驿通信的突出成就是邮驿网络设施的基本建成,秦朝时期政府通过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有效促进邮驿的发展,并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汉代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邮驿”,魏晋南北朝颁布《邮驿令》,唐朝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官办的邮驿性质,宋沿用唐制,又创设昼夜兼程的急递铺,元代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代《大明律》中有专门关于邮驿的详细规定,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晚清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原有邮驿旧制被打破,形成驿站、民信局和近代邮政并存局面,后裁驿归邮,近代邮政完全取代传统邮驿。

——据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等

材料二   1865年,利富洋行英国商人雷诺架设上海浦东小岬到黄浦江金塘灯塔的电报线路,上海道台丁日昌对此举动密切关注,决定如阻止无效,“即令百姓于黑夜中潜行拔去”,1865621日,川沙厅县遵照丁日昌指授,密饬差保协同乡民于夜间拔毁利富洋行227根电线杆,计程42里。英国领事马安就此事索赔白银2000两,并要求复造。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认为此事为民事纠纷,称乡民认为竖立木柱致人病亡,有碍风水,故难以允其设线要求。

——摘编自韩晶《近代化的退与进-近代上海电报通信权的交涉》

材料三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信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运,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

——摘编自《张之洞全集》卷27《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电报技术在中国面临的不同处境,并分析不同处境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信息传递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2022-08-2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50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下,穿越巴蜀的成渝铁路开工,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拉开了序幕。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大部分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D.独立工业体系已建立
2022-08-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八所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