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5 道试题
1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境内基本完成了轮船、火车、汽车等机动长途交通工具取代人畜力交通工具的近代运输革命。这场革命(     
A.导致旧式交通工具退出历史B.抑制了列强对华侵略的步伐
C.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结果D.使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改变
2023-03-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前,漂河仅是一个只有少数手工业作坊和几处商业店铺的小寨子。但京汉铁路通车后,漂河成为水陆四达,舟车辐辕之地。短短几年,人口也骤增至4万。这表明(     
A.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B.近代交通工具已被国人认可
C.晚清政府重视铁路修建工作D.铁路建设有利于中国城市化
3 .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及世界各地,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万英里。这一时期铁路兴建热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世界市场逐步拓展的需求
2023-03-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交通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____的缩短。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 “地球村”。
2022-10-23更新 | 54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二)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前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2019年12月1日,中原地区3条高铁——郑州至阜阳高铁、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和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开通运营。其中,京港高铁商合段线路经过区域为贫困人口分布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大部分市、县城镇化率较低,交通受限。3条铁路将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及淮海经济区间形成便捷、快速、高效的客运通道;安徽省16个省辖市全部实现动车通达。

——摘编自严冰、陈铭、任妍妍《我国中原地区三条高铁开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原铁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原铁路建设的意义。
2022-10-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单位:元/担)和单程平均耗时(单位:天)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A.国民政府偏重江南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促进商业发展
C.杭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中心D.列强不断扩大对原料的掠夺
7 . 南京浦口火车站是中国唯一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它也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变迁。中国历史上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宝成铁路D.青藏铁路
2022-10-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吴淞铁路的拆与建

材料一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铁路,招致清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在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主张下拆毁。

材料二


英国《泰晤士报》载:其处置吴淞铁路一事,人皆知之,中国阻止进益之党不作他事,止以禁止改变为务。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史册内载历来开创有七个圣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

——摘自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


电线、铁路皆中国数年后不能自己之事,昊淞则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亏本者,冀中国许其起卸进出口货物耳,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即买归中国,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
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仍用其人……任彼自造害也,我买而续之亦害也……并无轻者。

——摘自(清)沈葆桢《沈文肃公牍》

材料三   1898年,在吴淞铁路原路基的基础上又重新筑成了铁路(淞沪铁路),此时距吴淞铁路拆除已过了21年。考虑到清政府也正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吴淞(淞沪)铁路的拆和建,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化迟误的一个缩影。让国人痛心的是,1898年铁路重建的时候,国家主权的丧失,不仅没有比1877年减少,反而是大大地增加了。

——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围绕“吴淞铁路的拆与建”谈谈你的认识。
2022-10-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3届高三10月检测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北京·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交通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必先富而后能强”,“铁路为富强要图”,“购进轮船,略分洋商之利”。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874年李鸿章奏呈《筹改海防折》,第一个提出修建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晚清政府建成近万公里铁路,除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外国均持有部分股权。

材料二   1936年国民政府决定建设西北、西南和中部交通网。到1937年7月,共建成铁路2030公里,主要有:粤汉铁路、陇海铁路、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同蒲铁路、淮南铁路等。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能够通车的铁路里程仅1万多公里,公路只有3万公里。

材料三



从交通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0-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北京专用)01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是驰道的修筑。“治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的宏大工程。对于驰道的形制,西汉人贾山曾有这样的记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分三条,广五十步。”秦王朝修筑的驰道,东北通达燕地和齐地,南面行抵吴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滨的宫观,都可以一一连通。秦始皇时代,还曾修筑由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直抵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大道,称为直道。据载,这条道路全长“千八百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路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年)中国公路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所修公路,一般是从军路开始,以地方发动,民间集资或商人集资方式修建的。当时东南沿海处于军阀割据和混战情况下,大都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修建的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公里
国民党政府前期(1927—1936年
公路纳入国家规划阶段
1932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召开了苏、浙、皖、赣、鄂、湘、豫七省公路会议,另外,还将陕、甘、青等省和粤、闽边防重要公路纳入督造之列。据统计,截至1936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17300公里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这一时期新建公路如兰新、滇缅等多是在地理与自然条件恶劣的边陲地区,勘测、施工任务都十分艰巨,其使用多服务于军事,质量要求不高,而且时兴时废。据统计,截至1946年,中国公路总里程达130307公里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这一时期公路交通以军事为主。公路建设进程不大,特别是国民党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能通车的公路只剩下75000公里

——摘编自牛强强《中外公路发展对比·中国公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路建设的背景,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公路建设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2022-10-1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