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9 道试题
1 . 下图中,画家描绘的是男人们开始剪掉自己长长的辫子,改穿起了中山装或西装。妇女身上的封建束缚也逐步解除,缠足和束胸已经逐渐被摒弃,改穿起了以长裤和大衿衫为主的服装。造成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B.西式服装的传入以及流行
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 下图是1916年林徽因与表姐妹们身着北京培华中学校服的合影,该照片不可以用来研究近代的
A.时尚生活
B.女性教育
C.婚姻自由
D.服饰变迁
2018-03-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必修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或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中西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2018-03-10更新 | 409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二中高二下历史期末冲刺训练(三)
5 . 1905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的婚礼情况:“一、来宾入场。二、新人入场。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三揖。四、唱歌奏乐。五、证人曹君宣读证书。六、来宾祝词。七、来宾张君佑如、濮君仲厚等演说。八、唱歌散会。”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婚俗礼节有所改变B.传统婚俗遭到摒弃
C.新式婚礼广为普及D.西方婚俗深入人心
6 .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   )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7 . 阅读下列各组材料,依次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请回答:

(1)从照片中人物的服饰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2)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

材料二:以下是两幅不同时期上海黄浦外滩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3)从不同时期的上海外滩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你认为作为史料,两幅中哪一幅更有价值?简述理由。

2018-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2018-03-02更新 | 332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下期第二次月清考试历史试题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10 . 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