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消费观念的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回答下列问题。

两宋时期两浙(江苏及浙江地区)之富为国之所恃,当地皆以奢侈为美为荣,浙东经济思想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南宋时期的陈亮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言道“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输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他成为浙东经济思想永康学派代表人物。


(1)在陈亮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的变法内容,对上述材料给予解读。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准确、符合逻辑。

(清教)主张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认为把追求财富本身作为目的是极应谴责的,但是作为从事一项职业劳动的果实而获得,那便是象征着上帝的赐福……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依据材料,分析清教的主张及其积极意义。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丧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绅商富,国民之望,尤宜倡导朴素,化及全国。

——《政府公报》1912年5月


(3)指出民国政府的公报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的?概述影响近代社会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因素。

艺术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真正读懂艺术并美化我们的生活和情操,这是值得研究的命题。



(4)任选一幅画作,简述该作品或其流派的艺术特点及创作背景。
2020-04-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0·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观念的变革作用或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产生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张建立在男女自愿、一夫一妻基础之上的“龙凤合挥”结婚证书。在关于婚姻的解除上,离婚是不准许的前期给太平天国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后期封建婚姻思想又被汲取和利用起来
维新运动时期反对父母包办、媒妁之言,提出夫妇者可合可离。开始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正式开启了近代婚俗文化的变革,奠定了近代婚姻变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新婚姻观念变化主要包括:第一,“法制婚姻”取代“礼法婚姻”;第二,革新婚制仪式;第三,反对早聘早婚,提倡少生推动了文明婚姻的流行,但也只是在某些知识分子身上付诸实践;中西婚俗掺杂也是这个时期的明显特点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婚姻自由观念得到广泛传播,大家族制度之上的封建风俗、礼教、政治、伦理也必然走向崩溃

围绕材料,提炼一个有关“近代婚姻观念”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4-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三次在线大联考(山东卷)
3 . 社会转型
随着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大众生活和娱乐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局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节选自老舍《茶馆》第二幕

材料二   “本堂于戏曲改良,力求进步。现值种族竞争、优胜劣败,是以特排演《黑奴义侠光复记》一部。此剧从脱化而出,乃泰西名家手编,其中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

——1912年悦来茶馆上演《黑奴义侠光复记》的广告词

材料三   下为辛亥革命后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



(1)上述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的哪些社会现状?
(2)对材料所反映的民国初年的社会现状如何理解。
2020-04-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创办教会学校,逐步彤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塾规范的近代教育体制。教会学校以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如林乐知在上海开办的上海震旦大学。这些教会学校教授内容以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配含以体育。美术、音乐的综合性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校招收社会各阶层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范围,他们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兴办了教会女校,如燕京大学等,使中国女子第一次接受学校教育。破除了几千年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落后思想,提高了妇女的地住。

——摘编自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教会学校的兴办加快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旧交替。为近代教育建立起了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然而,传教士是在有着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情况下进入中国的,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有着为自己利益服务的目的是国传教士明思博曾说:“英语国家的人民所从事的传教事业,所带给他们的效果必定是和平地征服世界,不是政治上的支配,而是在商业和造业,在文学、科学、哲学、艺术、教化、道德、宗赖上的支配,并在来的世代里将在一切生活的领域里取回效益,其发展将比目前估计更为远大。

——摘编自赵丰田《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传教士在华创办教会学校进行简评。
5 . 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却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上海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到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南京等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陆城市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呼唤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不过,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之前,中国粗离婚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离结比(离婚数与结婚数之比)为38%。其中,黑龙江省以63%的离结比排名全国第一,天津市、吉林省以62%并列第二,辽宁省以54%排名第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之前,中国离婚率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社会的角度评价离婚现象?
2020-03-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演变中可知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的理由。

材料二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人们的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
2020-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绅士,是指通过儒学教育和科举考试而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的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权阶层。当绅士拜会官员时,无须像平民一样行下跪礼;平民百胜面见绅士时则必须称其为“老爷”。绅士犯罪,官府不可上刑。如果罪行很重必须惩治,首先要革去其绅士身份再行处置。绅士还可以根据品级免除自身或家人的徭役,并且对他们求功名还给予例银或其他津贴。绅士在享有特权的同时也承担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等事务。还负责弘扬儒学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表现,诸如维护寺院、学校和贡院等。

——摘编自张仲礼《中国绅士》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官、绅、民基本利益和权力结构中,无论对于乡民还是对于官府而言,地方秩序的稳定和利益调节,通常都倚重于绅士阶层。晚清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和体制变迁,由于绅士逐渐被推向了基层社会权力的中心,出现“权绅”、“劣绅”,形成了绅、民利益及其关系的冲突和恶化,构成晚清“民变”大潮持续涌动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晚清绅士的来源和出身已呈多元化趋向,出现了绅与商交互渗透的“绅商”阶层,以及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化趋势,绅士阶层逐渐分化,对近代中国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王先明《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绅士的主要特权和职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绅士阶层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0-03-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主动学习西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间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1)据材料一指出,上海人们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带“洋”字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机器之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材料二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3)据材料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重点任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么做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4)请分别指出每幅图片反映的中共采取的重大举措,并概述它们对我国现代化的意义。
2020-02-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上海档案》

材料三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2)如何看待早期上海的近代化历程?
2020-02-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