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并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021-03-12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力车(也称为黄包车、洋车等)诞生于日本。1873年,法国人米拉将它引入上海法租界,经传入就迅速发展,成为了城市交通的主体。姚觐元《弓斋日记》云:“乘马车剽疾而不适意,东洋车以人代曳疾驰,稳而价廉,处处皆有。”有钱人家通常置备私人人力车,称之为“包车”。它外表光洁华丽,车厢后面还钉块铜牌子,刻上“某宅自用”的字样。阔气的车也有装四只灯,有的还装有后尾灯,晚上老远的就能看见。据《燕京乡上记》说,高等洋车售价可达一百到一百二十银元。人力车夫挣扎在社会底层。胡适曾说道,人力车代表的文明就是那用人做牛马的文明。他们有的是失业的工匠,有的是本钱赔光的小商小贩,更多的是破产的进城农民。他们大多租用车行的洋车,“拥有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是穷其一生的愿望。到解放前夕,人力车已经剩余不到4000辆。1956年,上海最后两辆黄包车被送进了上海历史博物馆。

——摘编自曾彩娇《曾经的风景线》、潘春华《黄包车述说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人力车在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力车畅行中国近代各城市的影响。
2021-03-1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运河在宋金年间,因黄河决口,下游"夺淮入海"等原因变得残破不堪,需要寻找南北直通的运河路线。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只有山东会通河是新开凿的,其他各段在元代以前多有旧迹可循。山东段工程共分为两段进行,一是开挖济州河,二是开通会通河。工程于1289年完工,标志着京杭大运河的全面贯通。至此,京杭大运河自江淮北上,进入山东后,循山东西部穿越鲁西平原,过德州入直隶,济宁、临清、聊城等新兴市镇迅速崛起。运河持续了五百多年的畅通。

——摘编自朱汉明《京杭大运河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胶济铁路通车前,山东内陆交通以运河为主,以独轮车、大车和牲畜为主,极大地限制了货物流转,影响山东经济的发展。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18999月德国开始修筑胶济铁路,到19046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青岛、济南、潍县等沿线城市迅速崛起。这是山东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通车,对山东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朱以清《胶济铁路影响下的近代山东经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的背景及对山东古代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交通变化对山东经济的影响。
4 . 图1、图2、图3分别是隋朝大运河、元朝京杭大运河和清末民初山东交通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比较图1和图2,指出隋、元时期大运河航道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比较图2和图3,说明与元朝相比,清末民初山东交通的变迁及其对近代山东经济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材料二在1949年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破坏严重,修复和改善交通成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首先着手解决问题。到1952年底,恢复、整顿、修建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成对私营运输业的改造,实现国有化,这些为交通现代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我国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阶段,在苏联的帮助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先行”等都得到落实。为了实现交通战略的发展,目标,交通行业逐步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交通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初步改善了我国交通业的结构与布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摘编自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6 . 铁路,有时可以成为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的水陆交通仅依靠公路和水路运输,无法满足巩固海防和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1954年秋,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一条从江西鹰潭伸延到福建厦门的鹰厦铁路。福建是一个多山的地区,铁路绕行其间,必须修筑许多隧道和桥梁,这是一次移山填海的宏伟工程。在党的领导和苏联专家帮助下,铁道兵及十几万民工,以创造性的劳动精神,用不满二年的工夫,就修通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交付使用,而且造价低廉,节约了大批资金,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的一大成就。

——摘编自马元编《鹰厦铁路》

材料二   1909年, 中国人自行筹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出巧妙的“人”字形折返线,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新纪元。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通车。京张高铁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列车增加了智能模块,首次采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实现有人值守、自动驾驶,还为2022年冬奥会的通勤保障增设了兴奋制检测样本存放区、滑雪器材框等功能区。从一度落后到世界领先,代表“中国速度”的“复兴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动车组已成为用名世界的“中国名片”。

——摘编自周总印《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的百年跨越与蝶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鹰厦铁路得以提前建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京张铁路百年跨越中的两张中国名片及其特征。
2021-02-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东北中心转移至盛京后,逐渐形成以盛京为中心且设有驿站的多条道路,如从盛京向西南到山海关的“御路”、向北到开原的驿道、向东南至凤凰城的驿道、向西达蒙古地区的驿道等。其中,山海关一盛京一开原线是通往吉林、黑龙江的必经之路,最为繁忙。

——摘编自王绵厚等著《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公路事业获得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公路发展加快,省交通局(厅)出台了《辽宁省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起来。至20186月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12公里,干线公路网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1.97万公里,所有市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到AAA级以上水平。

——摘编自《辽宁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盛京地区道路交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公路交通发展的成就并分析其意义。
2021-01-24更新 | 5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铁路的建设发展,关系到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80年英国发行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铁路开通150周年的首日封。纪念的是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的,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首日封中描绘了“火箭号”动力机车、各等级车厢、运羊货车、平板货车、邮车,以及运河附近的田园风光。


(1)这张首日封纪念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简述这条铁路修建的作用。

材料二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刘铭传1880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2)依据材料二,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中国铁路兴建情况表摘编   单位:公里

年份全国里程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912192713040.48213.89
1928193114238.86299.60
1932193721036.141132.88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3)依据上表,说明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发展背景。

材料四   


2016年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处于施工阶段的有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项目等。正在推进的项目是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其中莫斯科-喀山铁路项目大部分位于高寒地区,而中国在高寒高铁建设施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两洋铁路的修建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穿越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从秘鲁的港口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于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高原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能力,施工周期短且平均造价低,所以中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这一项目成功的关键。

——中华铁道网《2016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哪些项目值得关注》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中国面对全球化的角度谈谈你对高铁“走出去”战略的认识。
2021-01-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7年之后,朝廷上下就为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很多大臣认为,铁路是“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惊动山神、龙王等神灵,招来巨大灾难。也有人提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在曾国藩看来,铁路网络一旦修成,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势必大大加快,那么,运行数百年、基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结构将被彻底打破,新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将可能发生:……到1891年,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铁路零落建设,总共才只有360余公里而已。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从I865年—1916年,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轶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大陆有3万英里铁路线,到1916年,美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25.4万英里,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请回答:
(1)火车的出现,是利用哪一动力机器的产物?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清朝铁路建设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六十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交通建设的认识。
10 . 从一定意义上说,铁路是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6年,上海洋商擅筑铁路……火车开行后,六月间有压毙人命之事。经该道(上海道)会商英领事,饬令停止行驶……

1880年,内阁学士张家骧上《未可轻议开造铁路折》:“洋人工于贸利,其从旁觎, 意想可知。设或借端生事,百计要求,则将何以应之?”

1880年,李鸿章上奏:“(铁路修筑)每里需银自数千两至数万两不等……刘铭传所报暂借洋债,亦系不得已之办法……顾借债以兴大利,与以济军饷不同。盖铁路既 开,则本息有所取偿,而国家所获之利又在久也。”

1 88 1年,刘坤一上奏:“此项铁路火车,有妨民间生计。只此货物之流通,如使尽为火车所揽,则穷民向恃车马人力运负以营生者,约数万人,拒不失业?”

1887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奏:“今开平矿务局,于光绪七年创造铁路二十里。后因兵船运煤不便,复接造铁路六十里,南抵蓟河边阎庄为止,此即北塘至山海关中段之路,运兵必经之地。”

——依据《光绪东华录》《李文忠公全书》等整理

材料二20世纪50-90年代中国铁路运输路线长度增长(单位:万公里)


——《改变中国―中国的十个“五年计划”》


(1)近代以来,“铁路之议,历有年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据材料一任选一种态度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铁路修建之争的启示。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