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 年德国有铁路 18560 公里,1890 年增至 41818 公里,为西欧和中欧之冠。……密密层层的铁路网把德国紧紧地箍在一起。1879—1880 年,俾斯麦实行普鲁士铁路国有化,至 1900 年前后国有铁路已占很大优势。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1876 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看作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以 28.5 万两白银赎回后即行拆掉。1880 年 7 月,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或是直接侵占中国的筑路权益,或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铁路命脉。(至 1911 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 公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 90.1 亿元,其中铁道投资 59.2亿元。到 1957 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 29862 公里,比 1949 年增长 35.8%。五年内,新建铁路 33 条,恢复铁路 3 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0000 公里。……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修建了许多复线,增加了通过能力。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德两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世纪,黑奴贸易成就了利物浦的起飞,而海外贸易推动了利物浦的繁荣与强大,利物浦港口成为海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码头和船坞相继建立,并配备了完善的仓库等基础设施。利物浦港口功能的日益强大推动内陆交通的发展。在英国运河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利物浦一直是运河网络的核心位置,运河的发展促进了曼彻斯特这些工业城市与利物浦的对内贸易,也使利物浦的进出口枢纽地位日渐巩固。利物浦与英国工业地区相连接的交通方式不仅仅只有运河,在工业革命的技术支持与经济要求之下,铁路迅速代替运河成为利物浦内陆货物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四通发达的交通网络造就了利物浦在19世纪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港口贸易都市。

----摘编自袁广雪(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来,江南轮船运输业迅速发展,至 1930年,江南地区有各类新式船舶近2000艘,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几乎普及。另外,近代中国远洋航运均为英、美、日、意、德、法、荷等国邮船所把持。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英商在上海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终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当其时,以铁路为教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至1933年,江南地区已有京(宁)沪、沪杭甬、浙贛路杭玉段等系列铁路。公路运输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前,江南地区公路已能到达绝大部分县城。随着江南交通发展,陆运逐渐超越了水运,沿线(铁路、公路)、沿海、沿边城市开始兴起,而原先沿河城市开始衰落。

----摘编自丁资勇《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与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0-06-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防城港市2020届高三6月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 修筑国家或区域 铁路线
1825年 英国 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9世纪 美国 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55年 美国 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85年 加拿大 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 欧洲 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 俄国 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910年 南美洲 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
184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6万英里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个区段,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后开平矿务局把唐胥铁路从胥各庄展至阎庄、天津,并拟再展至通州,以京中官员反对未果。1890年转从唐山一端向山海关外延展,由于中日战争停工。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准修建铁路,修成基隆至新竹段,限于经费,停止展筑。1895年台湾割让与日本,这条99公里的铁路也落入日本手中。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铁路大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2020-06-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詹天佑1872年作为我国首批幼童赴美国留学,面对中国铁路的落后,詹天佑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专习铁路工程,1881年毕业回国...甲 午海战前清政府基本上不允许铁路的修建,甲午战败后被迫向列强出让厂权、路权等。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各地掀起了商民自办铁路的热潮...张家口自古为北京通往内蒙士的必由之路,为兵家要塞,其军事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当时由于控制关内外铁路余利的英国企图乘机攫取承建权,俄国又一向把长城以外视为自己禁裔,岂容英人染指!英国和俄国全力争抢京张铁路的筑路权。1905年,为摆脱英俄两国的纠缠,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经过4年奋战,1909年京 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摘编自张敏《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等

材料二   2019年12月 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其采用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首条自动驾驶的高铁。京张高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基础工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3万公里飙升至2019年的13.9万公里。这40年中国铁路业自身也在不断变化,如1986年试行铁路行业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1 年铁路开始征收每吨公里2厘的建设基金, 1993年, 国务院批复广州铁路局组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6年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2017中国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控股高铁一杭绍台高铁PPP项目产生, 201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成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中国铁路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国铁路多个项目在海外积极推进,“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在全球市场彰显着大国力量。

——摘编自胡希捷、赵旭峰《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铁路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0-06-0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许昌平顶山济源高三第三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方学者提出“18世纪交通革命”的理论。指出18世纪时,英国在水路,陆路方面的进步都引人注目,马车在各方面都有技术改进,速度、容量、舒适度都有提高。筑路技术有了明显提高,用于运输煤炭等重物的木轨在矿区铺设,这成为19世纪铁轨的先声。水陆交通的不断发展,使英国在19世纪初实现全国水陆交通网络一体化。18世纪时,马车货运速度增长三倍,运费降低40%,客车运时减少60%,舒适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加。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各类交通立法不断增多,交通治理始终处于议会的有效监管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长,收费信托以道路通行费为抵押借货并发行债券,运河修建资金主要来自发行股票和抵押借贷,银行再融资方面日益重要。19世纪时,铁路建设融资规模更大,但融资方式并未有重大改变。

——摘编自沈琦《“18世纪交通革命”:英国交通史研究的新方向》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的转变,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综合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迅速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交通。1953—1977年,交通运输业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40亿元,建设了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首都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改变了落后,闭塞的交通面貌。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将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投资快速增长。1996—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平均增长16.7%,全国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据《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提升对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发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18世纪交通革命”的内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前,山东交通以河运和官路运输为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改善了山东西部地区的商贸环境和条件,促进了鲁西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济宁、临清、聊城、德州等地依托大运河的交通优势,迅速成为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运河沿岸成为明清时期山东经济较为兴盛的地区。进入近代以来,运河沿岸因交通优势丧失而相继衰弱,昔日繁荣的局面也随之消失。1909 年镇江海关报称:“山东、河南两省来货逐渐减少,向来该两省由运河抵本口之货物,显然已趋向青岛。”明清两代,朝廷实行海禁,山东沿海地区的商贸往来非常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烟台、青岛、威海等沿海城市的被迫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始了飞跃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青岛、烟台、济南为中心,以胶济铁路沿线为主干的新的经济中心。史载:“凡山东西部及山西、河南等省之土货,欲输往外洋者,先集中于济南,再运集于青岛。故济南为鲁晋豫三省出口土货最初集中市场,青岛为其出口之商埠。”

——摘编自董建霞《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以来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变化。
2020-04-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个区段,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后开平矿务局把唐胥铁路从胥各庄展至阎庄、天津,并拟再展至通州,以京中官员反对未果。1890年转从唐山一端向山海关外延展,由于中日战争停工。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准修建铁路,修成基隆至新竹段,限于经费,停止展筑。1895年台湾割让与日本,这条99公里的铁路也落入日本手中。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货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铁路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2020-04-01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0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英国在交通方面的巨大变革始于19世纪,显著标志是蒸汽机和汽船。而新世纪以来,英国“18世纪交通革命”的理念逐渐成为欧美学界共识。梳理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交通革命的内容从仅关注技术变革(蒸汽动力)的角度,到逐渐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效率、交通治理体系、融资方式等更多维的层面。关于18世纪交通史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史研究范式的流行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英国历史学家韦伯夫妇、英国经济史家约翰.克拉潘、法国历史学家保尔芒图、英国交通史学者威廉:艾伯特和经济地理学者埃里克:佩尔森等人对18世纪英国交通的认识不断提高。

-------之摘自沈琦《“18世纪交通革命”:英国交通史研究的新方向》

材料二从清末民国以来,相继出现了中国近代铁路史、中国公路史、中国航运史和中国运河史等研究专著。此外,断代交通史、区域交通史也创生和发展。然而,一些中国近代交通史的研究成果或孤立地讨论某种单一的交通方式发展史,或仅探研某个特定的交通方式对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作用,缺乏真正从整体审视中国近代交通史的视角。近年来,近代交通史研究异军突起,在坚持强调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主权侵略前提下,注重对现代交通体系引入中国后引发的工业化、城市化、管理体制现代化及社会变动为特征的社会变迁研究,具有细化中国现代化的学术价值,又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据张学见《中国近代交通史研究再思考》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18世纪交通革命”研究取得进展的原因和该研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交通史研究的特点及启示。
9 . 百年列车时刻表展现中国铁路沧桑巨变史,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来自《新华网》的一篇报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华网沈阳4月17日电(记者徐扬)

沈阳收藏家詹洪阁从1987年开始收藏列车时刻表,目前已有百本不同年代、版本的列车时刻表。这些小册子展现了中国铁路的百年沧桑巨变。

100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车时刻表”,仅是一张印着繁体字、没有阿拉伯数字、比16开大些的纸。而日前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发行的新版“列车时刻表”,厚达329页。

新中国成立前,铁路长期被军阀和西方列强割据,铁路建设虽经70多年的发展,营业总里程只有2.18万公里,能运行的仅有1万多公里;如今,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经达到76600公里,是1949年的3.5倍。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成昆、湘桂、贵昆、鹰厦、京包等一批干线相继动工建设,全国铁路的骨架日益完备,火车通天山、抵海岛,跨沙漠。

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事业进入新的“快车道”。六次大提速,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车型不断更新换代,主要铁路干线时速达到200公里。坐火车“夕发朝至”,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之间成为现实。


请回答:
(1)100多年前清政府印制的“火车时刻表”可能印有中国人自办或设计的哪些铁路?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
(2)“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铁路建设高潮……一批干线相继动工建设”,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
(3)透过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适当联系世界背景,你是如何看待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
2020-02-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交通运输的变革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世界铁路发展历程

时间成就
1761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巴兹铺设
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能转动轮子的蒸汽机
1803年英国人特爱维狄制成蒸汽汽车
1829年罗伯特(史蒂芬孙侄子)发明的的火箭号机车创下47公里的最新记录
1857年英国首先使用了铁轨
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1883年柏林商品交易会首次展出电气火车
1890年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摘编自中东铁路纪念馆馆藏资料

材料二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 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 因为没有会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疾病, 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 年版)

材料三     从 1840 年至 1919 年,我国铁路总长达 10926 千米。 1876 年英国怡和洋行在 上海和吴淞间修筑了一条 14. 5 千米的窄轨铁路, 被清廷看作奇技淫巧, 花费巨款赎回拆 毁。 清末 30 年中,建成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线;西南 的滇粤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 9292 千米。 其中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 铁路达 3718 千米,占铁路总长度的 40%以上。纵观民国初期的铁路,除京绥、陇海、粤汉等 铁路稍有成效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0-01-1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