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描述与评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教科书认为,新政“能否收效,还是问题”,对新政的实施并无信心。1935年的《初中复习丛书外国史》中写道:“自罗斯福总统登台,虽极力提倡蓝鹰运动,劝人民及时购买,并实行通货膨胀,解除酒禁等,其于恢复经济繁荣,仍无甚大效果。”1947年出版的《初级中学适用外国史》教科书写道:“罗斯福执政之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大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突出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的沉重打击,直接恶果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至于美国的经济危机状况如何,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

作为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的积极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首次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下册)》中。这套教科书对新政如是说: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但是,它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生产开始回升,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

——摘编自杨梅《百年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教科书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描述与评价进行合理解释。
2021-03-17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政府与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   20世纪至今,各种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探讨的话题。

政府规模与人类发展指数(2012年)


(注:如图的横轴表示政府开支占当年GDP的比例,越向右侧移动则越是大政府;纵轴则是人类发展指数,越向上移动则其人民生活质量越高。每一个样本国家的状况都在此坐标中用一个点来表示。)

——摘编自翟东升《货币、权力与人:全球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民本主义》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政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兴起以来,贵本主义的演进就是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不断循环往复的历史。起初,经济危机还主要是各国的国内现象,而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体化,一国(特别是大国)发生的经济动荡往往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产生影响,20世纪以来的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世界性。而世界性经济危机则会带来重大的世界性政治后果:在相关国家内部引发社会与政治危机,改变其内外政策,并因此影响国际政治;打击自由民主资本主义模式的声望和吸引力。刺激新的替代性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出现;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重塑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格局;冲击既有国际规范,甚至导致国际秩序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王立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世界政治的百年轮回》


阅读材料,围绕“经济危机与世界政治”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4-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部分)

时间事件
14~15世纪英国开展“圈地运动”
16世纪英、法、荷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1759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780年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
1786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商约》,互相减少关税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933年罗斯福新政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1974~1980年供给学派提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表格中提取出至少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材料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717年,铸造金币,确定1盎司黄金合3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

——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2021-03-30更新 | 50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06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将进口税提高到占征税商品值的60%。结果1931年美国纳税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比1914年高出41.5%。这个新关税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如表6所示)。

欧洲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中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性的关税大战问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10-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蕭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下册

材料二   撒切尔政府(1979—1990年)认为企业国有化的比重过高具有种种弊端,它使部分企业依赖国家投资,养尊处优,失去进取和冒险精神;企业内部机构臃肿,人员过剩,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并挤占了私人企业的资金。他们认为,这些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撒切尔夫人表示,她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市场作用重新成为英国经济的动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当然,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要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摘编自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是什么,这一改变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认为企业国有化的比重过高所存在的弊端。对此,撤切尔夫人认为应怎样解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哪次大会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2020-10-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炉边谈话时间谈话名称涉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主题阶段划分
1933312谈银行危机通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好第一次“百日新政”及其强化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探索期
193357简述“新政”规划
1933724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19331022论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1934628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1934930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1935428谈工程救济计划建立长久立法、遇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干预劳资关系、政府与司法机构博弈、影响立法、失业人口普查调动积极性、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工资、购买力的提升、战争中保持中立等第二次“百日新政”及阻力克服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形成期
193696谈干旱形势
193739论司法机构的重组
19371012给国会特别会议的立法建议
19371114论失业人口普查
1938414论经济形势
1938624谈各党派的初选问题
193993论欧洲战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01-20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4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将进口税提高到占征税商品值的60%。结果1931年美国纳税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比1914年高出41.5%。这个新关税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如表所示)。

如表欧洲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

食品

半成品

制成品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德国

125

380

95

153

190

183

法国

65.5

180

96

125

153

178

意大利

75

188

114

198

193

286

比利时

46

93

138

2.4

122

137

瑞士

146

288

157

2.8

189

236

瑞典

117

208

107

106

475

605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中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性的关税大战问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1-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分别建立美元区、英镑区、法郎区,导致世界市场分裂……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1947年,由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其序言中指出其宗旨是“……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初以来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