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现代化”。但因为实行现代化的各国国情不同——没有两个国家拥有相同的资源和技术、相同的历史传统、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具有同样的领导体制或相同的现代化政策。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普遍的或固定的模式。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各国的现代化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摘编自陈峰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提炼出其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结合材料与相关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从此世界历史进入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共存竞争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据材料一、二,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苏联模式基本特征。
2020-07-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爆发了一场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的争论。这场争论探讨了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体制与政策等有关的诸多问题。下表所示为关于这两种经济模式的主要观点

统制经济自由经济
主要观点①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联更是如此。
②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而言,是一剂良方。
③“由中央统制机关指挥统制”。
①“合理化是私人经济的秘诀”,而私人经济又是“过去一百年经济进步的源泉。
②“当今要图不在统制,而在扶助自由经济”。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强制管理可以奏效的在乎供求双方的自然调节,在乎国内运输的畅通无阻”。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7-03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从全球影响的观点来看,国家计划委员会很可能将证明比共产国际具有更大的意义。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述材料中关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7-0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重点练)
6 . “划分阶段”

1917——1955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苏俄 苏联)(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其中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

100

100

100

1921

44

35

49

1924

63

64

62

1925

102

99

104

1926

137

139

136

1927

155

157

154

1928

185

192

180

1929

222

247

206

1930

270

341

227

1931

326

439

256

1932

378

524

281

1933

394

555

295

1934

469

695

331

1935

575

880

388

1936

740

1152

487

1937

823

1250

561

1938

921

1405

623

1939

1068

1670

697

1940

1193

1918

747

1945

1094

2152

444

1946

913

1581

503

1947

1114

1933

610

1948

1405

2491

737

1949

1683

3123

798

1950

2066

3930

920

1951

2406

4586

1068

1952

2684

5144

1180

1953

3002

5738

1326

1954

3399

6512

1496

1955

3821

7471

162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1955年苏联(苏俄)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对自己划分的阶段作相关分析陈述。
2020-05-10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7 .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请联系史事,评述斯大林模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7-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


——摘自辽宁社科院《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


据材料中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情况和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由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
凯恩斯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自由主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


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