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礼仪
2017-10-31更新 | 72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美国史学家斯东说:“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该“理念”是
A.法律至上B.美德即知识C.怀疑神灵权威D.追求民主
3 .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法制史学者将其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治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立法精神(或原则)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的原因。
2017-10-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4 . 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C.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5 . 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这一论述意在(  )
A.宣扬因信称义B.否定神的存在
C.提倡理性思考D.否定主观认识
6 . 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现实的黑暗”是指
A.封建神权B.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C.天主教教会D.封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启蒙思想家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还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在此,康德强调
A.革命的进步性不大
B.人民的思想较落后
C.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D.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
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
2017-08-09更新 | 50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A.强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2017-04-18更新 | 433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