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提出,不能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概括为“反封建”,应称之为“反君主专制",并进一步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不再是封建制了。这些学者“反封建”的解读
A.主要局限于制度文明层面B.科学地评价了新文化运动
C.是对唯物史观的正确运用D.纠正了中国古代史的偏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3年,梁启超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中提道:“社会主义者经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括其最要之意,不过日“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麦喀士(马克思):'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由此可见,当时的梁启超
A.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B.热衷于宣传马克思主义
C.对社会主义的解读较为客观D.已摆脱资产阶级的立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某学者对谭嗣同“冲决网罗”口号的解读。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谭嗣同
A.着眼于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解决B.继承了“托古改制”的主张
C.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D.开启了近代思想进步的闸门
2021-02-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末以来,康有为用儒家大同社会来解读社会主义,梁启超等把井田制看作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也借用墨子的兼爱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理论。这表明他们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显著成果
C.广泛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D.试图把社会主义整合进传统文化体系
2021-11-29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它们
A.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
B.都提出了鲜明的政治斗争目标
C.分别代表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
D.分别反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巴中中学、南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材料二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并指出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
(2)请分别举出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富国强民”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
2021-01-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沉积和发展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1)材料一中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要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1与图2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过程中,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020-12-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近代一著名学者的著作;作者在此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xī;和顺之意)然。”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选项作者向往国家著作影响
A魏源英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晚清变法
B林则徐美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魏源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国内影响小
D林则徐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A.AB.BC.CD.D
2020-11-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以下是不同人物对魏源《海国图志》的评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评语
郭士立
(19世纪中期德国汉学家)
全书塞满了对我们自己地图的可悲的模仿品,其世界地图是古老的,好像它们是一千年前画出来的。
梁启超
(维新派人物)
其书在今日,不过束阁覆瓶之价值,然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其书所刺激。
李少军
(当代北大教授)
通观《海国图志》,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与其说是它作为外部世界历史地理著作的学术价值,还不如说是它通过介绍外部世界状况来提供“制宜”谋略的思想意义和实用特性。

A.历史评价受不同人的学识影响巨大B.《海国图志》充满对西方偏见
C.时代与视角影响对历史著作的评价D.评价历史著作受文化水平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浙江,自幼聪明好学,后考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1917年底,陈望道开始仔细研读由日本译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19196月,陈望道归国,被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聘为语文教员。在一师期间,他和学生一起积极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思想旧观念。1920年初陈望道来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共产党》月刊的创刊工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筹划将《共产党宣言》尽快译成中文,而精通外语、汉语功底深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陈望道成为最佳人选。随后,陈望道携带《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日文版秘密回乡,经过数月的仔细研究,克服众多难关,于1920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工作。至19265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已相继印刷出版17版。

——摘编自吴燕《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贡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解读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