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不幸逝世,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了卓越贡献
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5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体现了“二为”要求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区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完全满足了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2016-11-27更新 | 159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教育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有条不紊地铺开,这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业现代化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艺的工人和职员,这方面需要教育的支持,而教育的兴旺有赖于国家的支持和协调,因此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英国政府一反以往由教会和慈善团体办教育的态度,转而从1833年起自主着手兴办教育。
(2)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兴办教育的主体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简要评价这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8 . 《卧虎藏龙》获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作曲,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音效、视效,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电影《卧虎藏龙》折射出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是
A.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描绘人民幸福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风貌的作品增多
B.一些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色彩被淡化
C.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减少
D.中国文艺内容更加丰富,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2016-11-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9 . 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特别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自然科学人员;同时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这种教育变革的主要目的是(     
A.与旧中国的教育彻底决裂B.为国家工业建设培养人才
C.实现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D.与苏联联合对抗资本主义
10 .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