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
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
2020-06-10更新 | 1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020-05-08更新 | 108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董仲舒为树立儒家之权威,曾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说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这说明汉武帝
A.顾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B.以“外儒内法”之术治国
C.兼用百家之学以粉饰统治D.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统治开明
2020-04-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商君书·去强篇》

材料二   董仲舒搜集整理了232个案例,将当时的法律抛在一边,直接用《春秋》的经义定罪量刑,编成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皆勿坐。”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等观点相一致。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这被称为“春秋决狱”。

——摘自毛亚磊《论汉代法律的“春秋决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法治主张,并指出其反映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春秋决狱”体现的法治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学者朱子彦提出,汉武帝在位53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他们]多数不是出自儒家,来自儒家的只占少数。这说明
A.武帝采取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B.武帝对董仲舒思想主张仍有疑虑
C.武帝采取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D.儒学并非是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处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四书”“五经”的流传
2020-01-13更新 | 15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8 . 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9 .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西汉D.战国时期、东汉
10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汉书》中又记载武帝以后立传者大增,有188人,其中士人有150人,约占80%。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