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子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政治地位为标准
D.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3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2018-12-10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1月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6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儒学地位变化的影响。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8 . 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的汉初这一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
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
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
C.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
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
9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D.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2018-10-01更新 | 1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
A.“三纲五常”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天人感应”学说
2018-09-29更新 | 407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