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元初大儒许衡指出:“大而君臣父子,小而盐米细事,总谓之文;以其合宜之义,又谓之义;以其可以日用常行,又谓之道。”《元史·许衡传》载:“听其言,虽(即使是)武人俗士、异端之徒,无不感悟者。”由此推知,许衡的学术活动(     
A.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B.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
C.批判了儒家的义利观D.消除了社会等级差别
2 . 唐朝实现了儒道佛三教鼎立,三教各自的外在修养使人们对它们的作用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直到宋代还有“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这正是时人对三教认识的典型反映。但不少人在这一时期也强调三教的一致性,所谓“殊途而同归者也”。对材料中“同归”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哲学思想方面的相似性B.对儒家道德观念的认同
C.组织结构方面的一致性D.三者服务对象的同一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陆九渊在谈及如何完善道德时说:“请尊兄即今自立,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告备于我,有何欠?据此可知,陆九强调道德性养的提高途径是(     
A.格物致知B.经世致用C.知行合一D.道德自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礼”为核心,主张君臣的权力应该以礼为界限。和孔子所认识的君不君、臣不臣是社会的失序不同,孟子认为君臣无常位是正常的,君主只有爱民、保民才能赢得民的归顺,才能使君权稳固和扩大,社会才能真正稳定。荀子的时代为了建立适合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的新秩序,他主张礼法并用、王霸兼采来加强君权。

——摘编自张亲霞《先秦儒家王权思想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朱熹认为君权缺乏有效的外在制约,因此必须“正君心”,“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事无有不正”。与先秦的君权约束机制相比,朱熹的“以理制欲”学说增加了董仲舒的“灾异遣告”论。朱熹认为,无论是内在的道德规范和外在的约束都建立在君主的主观自觉上。因此,朱熹提出“君臣共谋”的理论以加强对君主独断的防范。

——摘编自《对朱熹君权制约论的历史性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孟子、荀子对君权思想认识上的不同及其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君权思想的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君权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5 . 有学者认为,明瓷中已看不到宋瓷中那种理智的、严肃的造型之追求。明瓷姿态自然,少见做作痕迹。其中的蓝釉瓷器和红釉瓷器浓墨丰润,富有情趣和装饰性,笔法畅达,表现手法自由而飘逸奔放。这差异是因为
A.宋代瓷器更强调感性之美B.明代瓷器更专注理性之美
C.宋明主流的学术思想不同D.宋明文化承载者阶层不同
2022-06-27更新 | 3082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2022-05-26更新 | 1177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王阳明父亲去世后,他常在灵前痛哭。一次刚哭过,吊丧者来到,侍者提醒他,按礼这时他应该哭。他说:“哭发于心,若以客至而始哭,则以客退而不哭矣。世人饰情行诈,故于父母亦然。”王阳明的做法(     
A.获得统治阶级支持B.隐含一定的叛逆色彩
C.重建儒家思想体系D.引发剧烈的社会变革
2022-05-24更新 | 520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程朱理学主张成就圣人和君子的理想,个人是圣人君子之道的起点。阳明心学的终极判断标准不是圣人之道而是具有良知的自我,个人按照自己的良知,真诚去做即可。这反映了
A.个人主义思想的兴盛B.阳明心学突破了理学的局限
C.新儒学存在尖锐对立D.理学注重个人的修养与素质
2022-05-24更新 | 470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2022-05-17更新 | 978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董仲舒通过借“天”行道的报应惩戒思想,驯导封建帝王弃暴政而行仁政;朱熹则通过娓娓论辩使人君领悟克制人欲的意义,从而自觉“正心诚意”。朱熹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对君权制约更有效B.理性趋向更加明显
C.蕴含朴素唯物主义D.完全摒弃神秘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