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
A.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佛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D.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2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过程中因时而变,下列相关阐述表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早期儒学
②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③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利于推动儒学思想趋时更新B.反映了佛道思想更符合潮流
C.体现政府文化政策比较开明D.表明商品经济促进观念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
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
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A.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B.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
C.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D.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
2020-03-19更新 | 305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晋高僧慧远讲经时,讲诵儒家《丧服经》宣扬尊敬先祖,他还引老庄理论解说佛经《高僧传》来诠释法性。这说明,慧远的佛法理论(  )
A.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深受中国本土文化浸润
C.实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逐渐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7 . 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扶风县法门寺开塔,唐宪宗要迎释迦牟尼舍利入宫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 ,写下《谏迎佛骨》,列举历朝皇帝因信佛“运祚不长”结果被贬为潮州刺史。这次冲突反映的实质是(       
A.传统儒学受到佛教冲击B.理学大师竭力复兴儒学
C.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受阻D.唐初尊佛促进佛教发展
8 . 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故事,此故事自西晋始在中国流传甚广,其流传关键在于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这段材料体现了
A.佛教传入中国成为统治思想B.印度与中国文化有大量共通之处
C.西晋开始出现三教合一潮流D.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10 .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佛、道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异质化
C.帝王力图利用三教巩固统治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