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守仁在平定叛乱时,通过讲学批判朱熹,强调圣人与愚夫愚妇的区别只在一念之差。泰州学派的李贽更是指出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上述思想
A.暗含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B.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王阳明承袭佛道的体用不二观(本体与物象间统一),又批评其“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者”,有力挞伐了佛道的体用剖二的现象,进而颂扬良知之学的体用一如,明体达用。据此可知,王阳明这一思想
A.摆脱了佛道对儒学思想的影响B.践行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C.强调了“心”乃宇宙万物的本源D.倡导应在社会实践中“致良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程颢认为仁者必须把自己与物切实的感受融为一体,强调“不须穷索”的直觉体会,只要经过诚敬的修养,就会体验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浑然整体之大成。如何体认天理,程颢偏重于
A.格物致知B.内心感悟C.经世致用D.要知行合
4 . 明代,赵瓮“常念丽江丧祭过侈,乃取考亭(书院名,朱熹曾于此讲学)《家礼》,酌以俗宜,编次为书,名曰《丧礼仪节》。发梓以遗乡闾,乡人翕然从之”。此外,“如冯善、汪堤、吕坤、宋氟吕维祺等人无不如此”。这反映出明代部分学者
A.助长了基层社会奢靡之风B.恪守程朱理学的人伦规范
C.注重儒家伦理原则的践行D.力推社会主流观念的转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整理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的研究心得。如程颐在鸣皋书院讲授自己所著的《易经》,陆九渊在象山学院,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授自己的著作和学术见解。不同学术流派的书院课程也各不相同,各个学派的大师都在书院中自由讲授自己的学术思想。书院也将诗赋作为教材之一,主要有《诗经》《楚辞》等经典诗赋作品;一些书院还设有专门的诗歌赏鉴的地方,生徒们开展文会、诗会等活动。书院生徒还学习散文、传记文、议论文。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宋代书院生徒学习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左传》史记》汉书《战国策》《公羊传》,以及《谷梁传》等。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里还有实用技术,在书院里实行“分斋”教学,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是教授弟子学习和研究儒学经典;而“治事”斋是分科教授,其讲课内容主要是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据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及特点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书院分布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
2022-01-10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程”对于天人之际的追求有两方面突破:一是明确了仁爱之理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过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与无限的超越性相互沟通。据此可知,二程致力于
A.构建儒家的哲学体系B.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
C.促进儒佛道三教合流D.探寻万事万物的本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陆九渊认为教育可使人存心养心和去蒙蔽、明天理。在内容上,他把一般知识及技能技巧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艺,才能学以成人。可见,陆九渊
A.强调把读书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B.认为心本原使教育内容流于空洞
C.认为教育治学的目的是探寻技艺D.倡导教育要兼顾教化性和实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与之前的任何理论体系相比,理学都可以称得上庞大而精深,特别是对于思辨性而言,理学在吸收、改造佛教和道教理论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言论体现这一高度的是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021-04-27更新 | 33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朱熹将“理”置于万物之上,强调“理”的超越性;而同时代的陆九渊却提出“心即理”学说,强调“理”的内在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陆九渊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思想B.两者在理学的根本问题上有分歧
C.朱熹和陆九渊之分歧不脱理学范畴D.朱熹和陆九渊推动儒学完成了复兴
10 . 程颐、程颢继承了周敦颐的“太极(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说,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把“君道”“臣道” “父道”“子道”这些社会的伦理纲常,都说成是“天理”的体现。由此可知二程旨在
A.强调维护君主的权威B.抵制封建的伦理道德
C.继承发展理学的思想D.宣扬人定胜天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