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记载:“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日矣。”该主张旨在
A.全面批判否定程朱理学思想B.强调“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C.批判只知不行强调知而必行D.强调“知先行后”的重要性
2 . 朱熹在解释“格物致知”时说,只是对一事一物具体之理的认识而并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对最高天理的认识,人之心应指向最高层次的知识。“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据此可知,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终极目标是
A.实现思想的统一B.探求科学之真
C.追求政治的清明D.探寻道德之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朱熹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体察自己的道德,在处世态度方面,则强调中庸原则,认为做到中庸就能“和”。朱熹的这一思想旨在
A.提高个人道德素质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宣扬儒家中庸思想D.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4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某高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A.先秦儒学B.黄老之学C.汉代儒学D.宋明理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
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
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D.要勤于温习
2021-09-27更新 | 154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2021-09-04更新 | 265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阳明认为经典的权威是在吾心之良知的权威之下,如果阅读‘六经’,未能体认到了良知,就如阅读过账簿并不等于拥有此财产一样是毫无用处的。由此可知,王阳明旨在
A.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对理学的思想禁锢
C.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D.肯定儒学经典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1-07-27更新 | 307次组卷 | 4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是强调
A.守成保业B.社会责任C.忠君爱国D.改革创新
2021-07-14更新 | 443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