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其核心内容是“亲亲”“尊尊”,强调“亲亲有术”“爱有差等”。封建等级制度到汉代得到进一步强化,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上溯于天”,对其作了宗教神学的论证。朱熹则把它发展为神秘的“天理”,王阳明则宣扬“心即理”,认为人人具有先天的维护等级制度的“良知”。王艮在解释“百姓日用之道”时,认为无论贵贱贤愚都具有共同的物质欲求。何心隐则明确提出了“凡有血气者莫不亲,莫不尊”。

——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完整、准确。)
2 . 明朝时期,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A.儒学的厚重底蕴B.西学东渐的影响
C.小农经济的繁荣D.商品经济的发展
3 .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2019-12-09更新 | 614次组卷 | 67卷引用:甘肃省临泽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周末测试卷(8)
4 . 康熙帝说:“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终日讲理学,而所行之事,全与其言悖谬,岂可谓之理学?若口虽不讲,而行事皆与道理吻合,此即真理学也”。他不仅身体力行,还以此敦促大臣。康熙帝意在
A.批判假理学的虚伪B.确立起儒学的独尊地位
C.利用理学加强统治D.为官吏和百姓树立模范
6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2020-01-01更新 | 343次组卷 | 7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明朝中后期,邓定宇言其为学不做天、不做地、不做圣人,而只求自得;龙溪认为“立命所以尽性”;李贽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出现上述言论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儒家主流地位动摇
C.人文主义精神复苏D.西学东渐影响凸显
8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19-11-10更新 | 609次组卷 | 49卷引用:甘肃省靖远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9 . 明清之际的一些学者纷纷排斥明儒重伦理心性的旧习,主张对学术做出“质测”(实证科学)、“通儿”(哲学)、“宰理”(社会科学)的区分,推究各朝代治乱兴衰的轨迹,提出种种改造政治与振兴社会的方案。由此可见,他们在学术上
A.质疑求证、经世致用B.反对专制、追求民主
C.挑战权威、思想启蒙D.标新立异、离经叛道
10 . 明末清初的一些思想家认为,作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这些思想家的主张
A.摒弃了程朱理学的思辨精神B.动摇了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D.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