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78次组卷 | 10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在实践上的探索是
A.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4年7月9日《申报》:“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这一观点
A.是对洋务运动客观公正的评价
B.折射出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
C.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
D.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化成就的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2019-01-30更新 | 2442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海南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B.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C.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D.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6 .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C.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7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洪秀全——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洪秀全——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8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A.朱元璋
B.李鸿章
C.洪仁玕
D.毛泽东
2018-01-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9 .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
10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
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
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
D.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
2017-12-26更新 | 216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