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以下人物及其观点所体现的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 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 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之一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学习西方,救亡图存B.广启民智,自强求富
C.暴力革命,实现共和D.实现工业化,与西方商战
2 . 某洋务派官员上奏说:“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现在上海、浙江等处讲求轮船各项,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工夫,即学习皮毛,仍无裨于实用。”由此可见,他意识到(     
A.融合中西文化的可行性B.进行全面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创办近代实业的紧迫性D.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3 .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被糊的“屋子”及所用的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6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将其驻外见闻辑成《使西纪程》,由于该书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结果遭到众人口诛笔伐,朝廷禁其流传。郭嵩焘被迫回国后,亲朋故旧多与其绝交。郭嵩焘的遭遇说明了当时
A.天朝上国观念仍未改变B.晚清政府顺应民间舆论
C.中体西用思想有待突破D.社会各界反对学习西方
2022-01-18更新 | 628次组卷 | 9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广泛流行“富国强兵”的口号。7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强调“富民”或“利民”重要性的思潮。如1875年郭嵩焘提出政府应该鼓励人民从事现代航运业和制造业,因为国富和民富是不可分割的。这一思想转变
A.表明洋务运动宗旨的转变B.反映了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C.表明政府重视民族工商业D.说明洋务派阵营发生分化
2021-12-05更新 | 528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²+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的四批留美学生回国后备受批评;20世纪初,社会则希望留学生“拯救此将亡未亡之中国”。这一变化表明
A.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B.留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
C.清政府着力培养近代知识分子D.民主共和思想冲击社会传统观念
8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2020-04-28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
A.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C.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D.有其时代的合理性
2020-01-08更新 | 384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中期,日本学者渡边华山认为:西方各国“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文中“唐山”是指
A.美国B.日本C.中国D.荷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