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78次组卷 | 105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应考者寥寥”。1867年,仅有98人报名,录取30人,最终到馆只有10人。而1885年的招考异常顺利,报考者达394人,经初试、复试,最后录取到馆达108名。这一变化说明
A.教育救国成为社会共识B.民主科学思想已得到广泛传播
C.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D.“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3 . 鸦片战争之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大致从“器物”学习渐次深入到“制度”学习和“思想文化”学习,这一变化
A.说明中国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化
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推动
C.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D.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2019-02-17更新 | 579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
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6 .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题不断变革。从“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再到20世纪30年代的“充分西化”,40年代则演变为“现代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A.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B.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C.逐渐趋向于理性化
D.由器物深入到制度
7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016-11-27更新 | 4804次组卷 | 144卷引用:2016-2017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2016-11-21更新 | 453次组卷 | 26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从根本上讲,这是
A.由其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决定的
B.由其“师夷长技”的方法决定的
C.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D.由顽固派和洋务派力量对比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