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
A.器物--制度--思想B.制度--文化--器物
C.器物---文化--制度D.思想--制度--器物
2022-02-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所以,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核心主张是( )
A.提倡白话文B.民主法制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3 . 有学者认为,清末提倡“西学为用”还要以“中学为体”做挡箭牌,民国后尊西更盛,不仅要西化,还要全盘西化。西学更加名正言顺,而中学只能借助西来的民族主义,变身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国学”,挣扎生存。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社会转型时期对文化的理解多元纷呈B.东西文化之争反映出文明冲突的加剧
C.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D.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得到全面推广
2021-07-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蔡元培历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19125月他的《中学生修身教科书)经过的致的修订,分作上、下两篇出版,使被全国各校广泛采用。蔡元培自称“本书悉本我国古圣贤道德之原理,旁及东西伦理学大家之说,斟酌取舍,以求适合于今日之社会”。这本仅七万余字的教科书既继承了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又汲取了近世自由、平等、民主、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蔡元培从实我,和理论两方面用简单通俗的丈字论述了自我、家族、社会和国家的道德伦理规范及其相互的关系,并用通俗易懂的丈字清晰地描绘出为时代和社会所需的中国国民应有的现代素质结构、标准及其建构的方式和路径.

——摘编自王凌超《蔡元培的伦理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伦理教育主张的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元培的伦理教育思想。
2021-03-06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华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胡适遵循母命与江冬秀结婚,对此,林语堂这样评价:“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鲁迅则说:朱安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A.民主科学大旗高扬B.新旧思想激烈碰撞
C.大众民主意识觉醒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制中国时代眼中的孔子和儒术依靠专制皇权或国家政权的强制性权力和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地倾心推崇,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尊奉,孔子不仅被尊奉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神明素王、至圣先师。

材料二   近代变革期孔子形象多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孔子被洪秀全塑造成一个跪在上帝面前苦苦哀求认错的妖魔。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维新一派极力推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积极阐扬孔子的大同太平之教,力求“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革命话语中的排孔非儒的声音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的最强音,最终孔子的偶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浪潮中被彻底打倒。

——均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成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的原因,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形象在近代的变化,谈谈你对近代孔子形象变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以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古代“格物致知”强调求科学之真
B.“格致”一词大量使用是由于西方制度的开始传入
C.将science译为“科学”是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
D.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是寻求思想解放的需要
8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其主要意图是
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2020-05-06更新 | 1234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语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2019-09-01更新 | 28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汉川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4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实现社会教化,推动儒学发展
C.启蒙民众,实现救亡图存
D.改良传统文化,指导新文化运动
2019-03-13更新 | 192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安陆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