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
——高强《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意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大民族主义”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陈独秀曾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陈独秀批判孔子思想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A.三权分立学说B.马克思主义
C.社会契约论D.社会进化论
4 . 自古以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持续一百多年的“礼仪问题(围绕中国天主教徒对祖先的崇拜,对孔子的祭祀,关于天主的译名等问题展开)的论争成为中国哲学传入欧洲的绝好机会,它带给欧洲思想界极大的刺激,带来反神学、反宗教的理论武器,这一无神论的儒学实际上已经成为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孔子的哲学理性观也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遂及于法德英各国,虽然各国所受影响不同,而要之以异端的孔子作为他们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讲演《中国文明》也说:“当余发现十八世纪西洋思潮多系溯源于中国之事实,余极感欣慰。……十七世纪中叶耶稣会友,群将中国经籍译成西文,中国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学乃得以输入欧洲。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后者,固皆深有感于孔子之学说,而曾三复致意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约瑟教授“……极感欣慰”的理解和认识。
5 . 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
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7 . 下列表格反映的是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梁启超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陈独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A.倡导军事强国,挽救民族危亡B.进行思想启蒙,培养新的国民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2013-10-21更新 | 1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从近代至今,广东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以下内容与广东有关的是
①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②新文化运动的开端——《青年杂志》的创刊
③近代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始发——北伐战争
④江泽民第一次较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012-06-04更新 | 5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宁夏贺兰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10 . 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