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
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
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
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2017-03-21更新 | 61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虽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B.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D.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傅斯年在《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之风格》中写道:“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B.动摇了北洋政府的思想统治
C.是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D.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普遍接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
A.强调学术自由
B.提倡学贯中西
C.注重学习借鉴
D.重视自然科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以下结论不能体现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是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开始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6-12-13更新 | 13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2012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焉用杀?子欲善为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评 论出 典
评孔子“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评儒学(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儒学)“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坟·春末闲谈》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3.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0 . 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