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7 道试题
1 . 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桀,武王灭商纣,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
A.反专制宣传民主革命思想B.高举民主大旗批判传统文化
C.提倡文学革命力推白话文D.强调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阶级革命
2021-09-12更新 | 791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2年5月,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团体“晦鸣学社”成立,主张废除政府在内的一切强权,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到1920年,无政府主义团体发展到近50个,达到鼎盛时期。无政府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B.救亡图存运动兴起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胡适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由此可见,他主张
A.推进文学形式的创新B.注重新旧文学的结合
C.文学应突出工农力量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符合“现在”这一时期思潮的是
A.自强和求富B.民主共和
C.民主和科学D.新三民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要有自动精神、自治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彻底清除儒家文化传统B.已经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
C.认为西方文化扰乱社会秩序D.放弃了对民主、科学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拿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覆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陈独秀意在
A.改变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方向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热情
C.唤醒民众反专制倡民主意识D.号召国民支持民主革命
8 . 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了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十六字”方针,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据此,胡适强调
A.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B.新思想宣传方式需大众化
C.新文化运动遵从务实原则D.对待外来文化应兼收并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认为,中国政治之腐败与黑暗,根本上就在于国民没有觉悟,因此没有参与政治的愿望与能力。要有真共和,就必须打破条条框框,就要以民主和科学为准绳,将政党政治发展为国民政治。可见,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意在
A.大力批驳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宣扬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D.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 . 图1是一群比肩而坐的青年,图片中有法文刊名意为青年。中部印美国慈善家、企业家卡内基,肖像左上角为雄鸡啼鸣的图标。图2封面上两只握紧的手表达为西方无产阶级与东方的劳动大众紧密团结,苏俄人民与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劳动大众与革命知识分子紧密握手,联合起来改造世界。《新青年》封面设计的变化反映出
A.民主科学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B.共产党早期建党思想的真实写照
C.近代中国先进思想转变的轨迹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