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7 道试题
1 .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
2 . 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器尘上。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 .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5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2020-10-09更新 | 19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五四前后,在一些青年人眼中,小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增进人生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于是他们纷纷提出恋爱结婚、父子析居、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这些方案
A.体现了新青年重塑社会的要求B.反映了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
C.开启了青年人思想解放的闸门D.消除了传统伦理观念对社会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冲破“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1)“新思想萌发”阶段,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2)为追求“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指出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
(3)“民主与科学”是近代哪一运动的旗帜?这一运动兴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指出这一时期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发表的文章。
2020-09-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文化运动肇于《青年》杂志,但掀起洪波却始于蔡元培将陈独秀和《新青年》引进北大。五四前的蔡元培没有介入论战,却顶住压力保护陈独秀。

1920年年初,蔡元培在《新青年》上发表短文《洪水与猛兽》,耐人寻味地将新文化运动比作“洪水”,将军阀比作“猛兽”,“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五四后,蔡元培接连发表《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系列文章,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东西文化结合。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四后蔡元培先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9 . 张之洞(1837年——1909年),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中国被迫开始五口通商B.北洋舰队的兴衰
C.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0 .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2020-08-20更新 | 294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