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7 道试题
1 . 据民国时期《申报》记载:“兼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敕令一律改用云”。这一记载可说明(     
A.阎锡山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广受社会基层的拥护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白话文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2 . 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了文化断层B.推动思想的启蒙
C.促进了史学产生D.承续了传统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五四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的西方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摘编自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价值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民主共和制度已经得到确立
C.宗法观念比较流行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丧失
5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2022-07-06更新 | 56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B.意在建立真正的共和国体
C.推动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D.以科学与民主为重要旗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青年》创办早期,以进步知识青年为读者对象,以西方近代文明为学习标杆,以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为传播内容,批判了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号召“重估一切价值”,并确立与民主共和相适配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与伦理秩序。可见,《新青年》创办早期(     
A.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蕴含了进步与偏激双重属性
C.使民主科学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
D.正确反思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2022-06-08更新 | 6122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失败后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由此,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民主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
10 . 1914年,胡适撰文指出:“绝不能希望以任何官方的崇拜仪式来复兴儒学,也不可能用宪法或法律来复兴……(应探讨)怎样能使孔子的教海适合现代需要或现代变化。”可见,当时胡适
A.形成了系统的民主科学思想B.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折中性
C.认识到建立共和制度的紧迫性D.已意识到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