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陈独秀指出,“政党政治的缺点日益暴露,已沦落为高效率的夺权工具”,“自一九一六年始,世界政象,少数优秀政党政治,进而为多数优秀国民政治”。据此推知,陈独秀
A.要求改变新文化运动方向B.推崇国民参政的民主政治
C.反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D.认为政党政治背离了时势
2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奇技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人们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二   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


(1)依据材料一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明清之际到近代,中国出现了两次“思想启蒙”思潮,对儒学的发展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类似于“孝道”“礼教”“男权”“纲常”“名教”等儒家所崇尚的核心价值,就成为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的主要目标。

——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中国的启蒙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儒家思想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前后两次“思想启蒙”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4 . 1919年3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提倡“父子有亲,兄弟相友,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2021-09-04更新 | 240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0年,陈独秀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对如何继续“运动”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团体的活动”,二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三是“新文化运动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这体现出作者
A.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国家B.强调新文化运动社会革命的意义
C.肯定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D.说明中共早期组织建立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蔡元培认为大学的功能是
A.促进学术研究B.实现仕途通达
C.发展新兴学科D.培养专业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拿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覆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陈独秀意在
A.改变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方向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热情
C.唤醒民众反专制倡民主意识D.号召国民支持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2021-05-01更新 | 75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历史试题
9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抨击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热情歌颂青年,将他们比喻为初春和活力四射的太阳。他还指出青年是社会的“新鲜活泼细胞”,“新陈代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从中可以看出陈独秀
A.满意民国形势并寄望于青年B.激励启发青年进行时代变革
C.认为只有青年才能挽救危机D.鼓励青年勇于批判传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