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B.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D.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2019-06-04更新 | 40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21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019-05-29更新 | 904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3 . 《季羡林谈东学西渐与“东化”》指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近代中国人“拿来”“心的部分”的表现是
A.人民有权,政府有能
B.自强之策,当及早变法
C.人君当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
D.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近代史上,面对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新型士大夫群体、知识分子群体都在悲愤地探寻如何摆脱被西方列强鱼肉、实现民族自强与独立的出路。于是,从甲午战争至19世纪20年代,围绕救亡图存展开的争论,大的思想辩论达7次之多:

时期思想辩论
甲午战败告急时“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学校”与“科举”之争

“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之时
“革命与改良”之争
“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
“欧化”与“国粹”之争
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新道德”与“旧道德”之争
“中西文化”

——摘编自宫京成《浅论中国近代报刊对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影响》


提取材料有关信息,围绕“思想辩论”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整合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史实展开阐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论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据此可知,两者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认为中国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C.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胡适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这有助于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C.抵制尊孔复古逆流
D.提升国人文化素养
7 .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918年)中说:“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下列对他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A.试图将新旧思想进行融合
B.严重阻碍新思想的发展
C.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D.意在全面批判封建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2019-05-18更新 | 1843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宁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2019-05-16更新 | 1102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2020届高三2月线上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内忧外患的国情之下,可以说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即从186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晚清现代化运动,从1911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运动和从1949年至今的现代化运动。纵观三个阶段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呈现出的特点是
A.自始至终都与救亡图存的政治主题相伴随
B.西方道路和经验一直是学习模仿的对象
C.学习主题经历器物到文化再到制度的过程
D.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