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语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2019-09-01更新 | 28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
B.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
C.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D.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3 . 19世纪末以来,在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与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用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论的主要作用是
A.逐步深化了中国人对于民主观念的理解
B.使中国人民逐步明确了近代民主革命任务
C.弥补了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
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的残余
2019-08-11更新 | 531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固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革制度
B.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C.思想解放运动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工业化体系的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文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2019-07-08更新 | 28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D.白话文运动易被大众普遍接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2019-06-23更新 | 661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阳明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2019-06-23更新 | 272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B.自上而下解放思想的弊病
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2019-06-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06-08更新 | 11459次组卷 | 11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