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 《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告诫治国者应当
A.以民为本
B.以身作则
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
2017-08-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五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3888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表述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的是
A.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B.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
C.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D.是唯心主义思想家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失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4)简要指出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2017-06-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2017-05-15更新 | 244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白城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试题高二下学期4月考历史试卷
7 . 孔子与柏拉图是古代中国与欧洲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理念,二者共同之处是
A.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自提出了治国主张B.他们都代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宣传自己的哲学主张,一直投身教育事业D.面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上,人人都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上 述图片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除此之外,孔子的形象纷繁复杂:战国孟子的兼济天下、民贵君轻的孔子;西汉董仲舒的尊奉君主、上感天机的空子;宋朝理学家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孔子;明朝心学家的知行合一、灭心中贼的孔子;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主义的孔子;李大钊的历代专制之护符的孔子;鲁迅设想孔子因到处奔波,饮食 不定,还要生许多人的气,八成会害胃病……
从图片或文字材料中,任选一种孔子形象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10 .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