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植物的氮素营养: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植物对很多的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也会受到一些物质的调节。图1就显示了植物体内的一种微量物质(CTK)对氮素营养的作用。

(1)与图1所示的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请在表中用“√”和“×”表示结构或物质的有无。(“√”表示有相应的结构或物质,“×”表示没有相应的结构或物质)

核膜DNA质膜核糖体
植物细胞________
细菌________

(2)由图可知,植物细胞获取NO3-的方式为______。(单选)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

(3)下列物质和结构中,含有碳骨架的有______;植物吸收的氮素可以用于合成______。(编号选填)①染色质②NRT③硝酸还原酶④核膜⑤质膜
(4)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但二者______。(单选)
A.形成肽键的方式相同
B.肽链结构相同
C.形成肽键的数量相同
D.肽链数量相同

(5)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图2是谷氨酸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可推测,与谷氨酸相比,谷氨酰胺的______。(单选)

A.①处多一个-NH2
B.①处多一个-COOH
C.②处多一个-NH2
D.②处多一个-COOH

(6)图1中的AMT需要经过合成、运输等过程才能定位于质膜。请从下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编号并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
②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
③肽链转移到高尔基体加工成较成熟的AMT
④肽链转移到内质网加工成较成熟的AMT
⑤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较成熟的AMT被进一步修饰
⑥囊泡与内质网膜融合,较成熟的AMT被进一步修饰
⑦内质网膜鼓起、出芽形成囊泡
⑧高尔基体膜鼓起、出芽形成囊泡
⑨囊泡沿细胞骨架移动到质膜
(7)若CTK合成受阻,可能对植物造成的影响为______。(单选)
A.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增强
B.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下降
C.植物细胞吸收的NO3-增多
D.叶片由正常绿色变为深绿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2 . 果蝇:果蝇是一种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其生活周期短、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通常,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红色的。1910年,摩尔根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结合后续一系列的实验,最终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的体型受lint和inr基因的控制,且果蝇幼虫的基因lint发生甲基化会影响inr的表达,导致果蝇体型异常,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

(1)分析图1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______(符合/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子一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相关基因用R、r表示)
(2)若子二代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三代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片段,其有影响果蝇眼睛形状的基因。雌果蝇16A片段(用“”表示)与眼形的关系下表。
16A片段眼形

正常眼

棒眼(不明显)

棒眼(明显)

(3)分析上表可知雌果蝇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的变异类型为______。(单选)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

(4)若棒眼(不明显)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棒眼(明显)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
(5)lint基因甲基化会导致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到启动子区域,从而阻碍____(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过程的发生。由此可知基因lint的表达对基因inr的表达有_____(促进/抑制)作用。
(6)若要使lint基因甲基化的果蝇体型恢复正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_。(多选)
A.提高幼虫基因lint的甲基化程度
B.降低幼虫基因lint的甲基化程度
C.提高幼虫基因inr的甲基化程度
D.降低幼虫基因inr的甲基化程度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3 .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是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重金属富集植物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方向之一。景天科植物伴矿景天是一种镉富集生物,研究人员将伴矿景天的SpHMA2基因(简称S基因)转入油菜,获得了镉富集转基因油菜。以下是主要实验步骤:
Ⅰ.取伴矿景天的叶,提取总RNA,进一步获取DNA;
Ⅱ.利用第Ⅰ步获得的DNA,经PCR扩增S基因;
Ⅲ.利用凝胶电泳对扩增片段进行鉴定,得到了图1所示的结果(1号泳道为样品,2号泳道为阴性对照,M为已知长度的标准DNA分子;左侧数字为标准DNA分子的碱基数,单位bp),回收S基因;

Ⅳ.S基因与pCAMBIA1301质粒(简称pC质粒)重组,转入大肠杆菌,培养后提取重组质粒;
Ⅴ.用电击法将第Ⅳ步提取的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培养;
Ⅵ.将第Ⅴ步培养获得的农杆菌与野生型油菜外植体共培养,利用共培养后的油菜外植体获得转基因油菜植株。
(1)Ⅰ~Ⅵ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步骤有____
(2)第Ⅰ步中,由RNA获取DNA的过程为____。
A.复制B.转录C.翻译D.逆转录

(3)第Ⅱ步中,PCR参数设置为:

其中,60℃ 20s环节发生____;72℃ 3min环节发生____。(编号选填)
①双链DNA变性形成单链
②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③DNA解旋酶打开氢键
④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子链
⑤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4)由于DNA分子片段带负电荷,所以电泳开始前应将____(正/负)电极插在凝胶板上靠近DNA样品的一端。根据图10所示电泳结果,S基因长约____bp。
(5)第Ⅳ步中,科研人员用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A处理S基因,使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处理pC质粒。由此可以推测酶A和酶B____。(编号选填)
①识别序列相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相同
②识别序列不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相同
③识别序列相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不同
④识别序列不同,催化形成的产物的黏性末端不同
(6)第Ⅵ步利用油菜外植体获得油菜植株的生物技术称为____,该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____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起着重要作用。(编号选填)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细胞培养 ③植物细胞杂交④生长素 ⑤赤霉素 ⑥细胞分裂素
(7)pC质粒上有Kar和Hyg两个抗生素抗性基因,Ⅰ~Ⅵ中,需要考虑这两个抗性基因进行筛选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步骤有____
(8)为检测转基因油菜的镉富集能力,将野生型油菜(WT)和三个株系的转基因油菜(S1、S2、S3)种植于含200μM氯化镉的培养液中,10天后分别测定各油菜的镉含量,得到了图2所示的结果(*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说明____

(9)获得转S基因油菜后,科研人员又设计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将转基因油菜种植于试验田中,采集试验田内及周围3km的不同杂草叶片,检测S基因是否存在于杂草中;
②比较转基因油菜种植前后,试验田内主要昆虫、杂草等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请分析设计完成这些实验的目的和意义?____
(10)每年3、4月是上海地区油菜花开放的时间,决定油菜开花的是温度升高还是光照时间延长?请写出实验思路探究这一问题____(3月底、4月初,上海的平均气温约为15℃,昼长约为12.5h)。
4 . tRNA可以携带相应氨基酸,常在tRNA前加上对应的氨基酸表示能携带某种氨基酸的tRNA(如:亮氨酸tRNA表示能携带亮氨酸的tRNA)。氨基酸经活化后可与相对应的tRNA结合形成氨酰tRNA(如:亮氨酸氨酰tRNA),该过程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图1),大多数生物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相应的氨酰tRNA合成酶也有20种(如:亮氨酸氨酰tRNA合成酶)。

(1)由图1可以推测,氨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包括____。(编号选填)
①识别氨基酸
②识别tRNA
③识别密码子
④催化形成氨基酸与tRNA之间的化学键
⑤催化形成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
(2)根据题干信息和已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tRNA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
A.大多是双链结构B.能识别反密码子
C.参与形成核糖体D.大多在细胞核中合成

科学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本来存在于某些神经元细胞核中的ANG(一种多肽)会异常转移到细胞质中,进而引起一系列异常反应(如图2),破坏线粒体亮氨酸氨酰tRNA的形成,引起线粒体嵴的损伤。

(3)由题干信息可以推测,亮氨酸氨酰tRNA之所以不能合成,可能是由于谷氨酸tRNA片段结合在了亮氨酸氨酰tRNA合成酶的____,导致亮氨酸tRNA不能与该酶结合。
(4)线粒体嵴损伤,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____过程,该过程可生成____。(编号选填)
①糖酵解 ②三羧酸循环 ③电子传递 ④O2 ⑤CO2 ⑥H2O
(5)如果向图2所示的细胞内注射谷氨酸tRNA片段的互补核苷酸链,____(能/不能)缓解线粒体损伤,请简述理由:____
5 . 下丘脑是调节人睡眠、摄食等行为的重要结构,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过程。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其在血液中的含量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含量正相关。

   

(1)在图1所示调节过程中,促醒肽可以看做是一种____。
A.激素B.神经递质C.细胞因子D.抗体

(2)瘦素和促醒肽的结构单位均为氨基酸,但二者的生理功能却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
A.控制二者释放的信号类型不同
B.释放二者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C.合成二者的细胞器的结构不同
D.构成二者的氨基酸的序列不同

(3)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吃饱后不再有摄食欲望且容易犯困。请结合题干和已学知识做出解释:____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血糖会对图1中“特定神经元”产生激活或抑制的效应,科学家测定了葡萄糖浓度对离体“特定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得到了图2所示的结果(葡萄糖浓度改变一小段时间后,膜电位开始发生变化)。

   

(4)由图2可知,该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约为____mV;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会____(促进/抑制)该神经元的兴奋性。
(5)当“特定神经元”处于图2阴影部分时,该神经元质膜上可能发生____。(编号选填)
①K+通道开放程度增大,K+外流增加
②Na+通道开放程度增大,Na+内流增加
③Na+-K+泵开始工作,泵进K+、泵出Na+
促醒肽发挥作用依赖质膜上的特定受体,控制该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引起睡眠障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患睡眠障碍的拉布拉多犬家族(犬也有图1对应的调节过程),患病情况如图3所示。

   

(6)该睡眠障碍的犬表现为____(嗜睡/失眠)。
(7)该睡眠障碍是____(常/X/Y)染色体____(显/隐)性遗传病。
(8)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3号犬的下列各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为____。(编号选填)
①肌肉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第一极体 ④第二极体 ⑤初级卵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⑦卵细胞
(9)若9号和10号犬交配,其后代不患该睡眠障碍的概率为____
人类除了正常的摄食行为,还存在挑食行为。挑食行为除了对特定食物的喜好外,还包括厌恶与过敏有关的食物。研究发现,与过敏有关的挑食是大脑对身体的保护,图4表示调控挑食行为的部分过程,其中IgE是一种抗体,白三烯是一种细胞因子。

   

(10)下列有关图4中“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一般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
B.一般有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联络
C.细胞毒性T细胞会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发挥免疫功能
D.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11)结合题干和已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过敏”的叙述,其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
A.过敏是异常免疫,属于一种症状比较轻微的自身免疫病
B.肥大细胞无特异性,所以过敏反应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C.致敏状态的肥大细胞是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环节
D.避免接触过敏原、服用抗组胺药,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过敏

(12)科学家用过敏原卵清蛋白(蛋清中的一种蛋白质)给小鼠免疫,然后让这些小鼠自由选择正常的饮用水和含蛋清的饮用水。结果发现,免疫过的小鼠避开了含蛋清的水,而未免疫的小鼠则更喜欢含蛋清的水。为验证该现象的产生是否符合图4所示的模型,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有____。(编号选填)
①用缺乏肥大细胞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②用阻断白三烯合成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③用无法产生IgE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6 . 2022年11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其中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如图)形象展示了成人每天所需各类食物的推荐量。
   
(1)人体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水。人体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在水环境中进行,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细胞中的无机盐和大部分有机分子都无极性
B.细胞中的无机盐和大部分有机分子都有极性
C.水分子表面电荷在O和H之间分布均匀,使水分子具有极性
D.水分子表面电荷在O和H之间分布不均匀,使水分子具有极性

(2)图1所示膳食宝塔内的各类食物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较多蛋白质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奶及奶制品       ②大豆及坚果       ③动物性食物       ④蔬菜水果
(3)人体摄入的蛋白质会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多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为______才能被吸收。同种蛋白质分别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会获得不同的短肽,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性。
(4)一般地,蛋白酶作用的化学键是下图中的______。
   
A.①B.②C.③D.④

(5)某厂商宣称其售卖的“草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普通“洋鸡蛋”,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为了探究两种鸡蛋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请选出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排序______
①利用“洋鸡蛋”蛋清制作标准曲线
②利用“草鸡蛋”蛋清制作标准曲线
③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制作标准曲线
④分别取等量的“草鸡蛋”“洋鸡蛋”蛋清,稀释后待用
⑤540nm处测定处理后的待测液的吸光度
⑥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待测液
⑦分别加入4mL班氏试剂,混匀、加热至沸腾后静置
⑧分别加入4mL双缩脲试剂,混匀均匀后静置
(6)完成上题的探究实验后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准曲线和表所示的结果,表中“X”的值应该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结果说明“草鸡蛋”蛋白质含量______(明显大于/明显小于/基本等于)“洋鸡蛋”蛋白质含量。

样品

土鸡蛋

洋鸡蛋

吸光度

0.125

0.132

蛋白质含量/

X

97.2

2023-06-0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中学业水合格性考试生物学科调研试卷
14-15高一上·江西九江·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7 . 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A.多肽、RNA、淀粉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D.蛋白质、核酸、糖原
2023-08-13更新 | 274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8 . 稗草是世界上危害最重的杂草之一,作为水稻的伴生植物已有几千年。分类上,稗草属于稗属。图1显示了稗属部分物种及变种的进化关系,Ⅰ~Ⅳ表示过程,a~f表示物种及变种,其中b和f的外形见图2.方回有诗云“农田插秧秧绿时,稻中有稗农未知。稻苗欲秀稗先出,拔稗饲牛唯恐迟。”为了拔掉稗草,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但稗草依然郁郁葱葱。而且,稗草外形多种多样,有的“长相”比较随机,趴地横生(形如图2中的b);有的很有“稻”样,向上生长(形如图2中的f)。

   

(1)图1中与b亲缘关系最远的物种或变种为______
(2)图1的过程Ⅰ~Ⅳ中,发生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过程有______
(3)稻田里的稗草,外形更接近______(b/f)的类型比较占优势。下列相关分析中合理的是______。(编号选择)
①由于定向变异,稻田中的稗草只有b和f两种外形
②“长相”比较随机的稗草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③有“稻”样的稗草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④“长相”比较随机的稗草更容易被人拔除
⑤有“稻”样的稗草不易被人发现而被保留
⑥“长相”比较随机的稗草能获得更多的营养而更容易存活
⑦有“稻”样的稗草能获得更多的阳光而更容易存活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9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蓝光的机会越来越大。研究表明蓝光对眼有一定的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细胞)可通过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的方式滋养视网膜,对维护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RPE细胞无再生能力,死亡后不被替换。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蓝光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影响:用不同强度的蓝光照射RPE细胞6h,光照结束后24h终止培养,终止培养后马上检测RPE细胞类型,部分结果见表。
组别蓝光强度/lx光照时间/hRPE细胞/%
凋亡细胞凋亡继发坏死细胞正常细胞坏死或机械损伤细胞
无光照61.704.4093.100.80
100062.357.0589.451.15
200065.9511.8081.051.20
300062.9014.6569.9512.50
注:*表示与第Ⅰ组有显著差异;#表示与第Ⅱ组有显著差异;△表示与第Ⅲ组有显著差异。
(1)诱导人体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可形成RPE细胞,此过程中,胚胎干细胞可通过______(有丝/减数/无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处于增殖过程的胚胎干细胞中______(有/无)同源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单个细胞中的DNA含量______(逐渐增加/逐渐减少/保持稳定)。
(2)在培养RPE细胞的过程中,有部分细胞会凋亡或坏死,下列关于凋亡或坏死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单选)
A.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是同一过程
B.细胞凋亡是受遗传信息控制的
C.细胞坏死通常是细胞主动死亡
D.细胞坏死是细胞程序性的死亡

(3)据表分析,下列描述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蓝光对RPE细胞的损伤程度与蓝光强度正相关
B.第Ⅳ组凋亡细胞比例偏小,可能与细胞大量坏死有关
C.1000lx的蓝光照射6h,对RPE细胞无任何损伤作用
D.RPE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均是由于蓝光照射造成的

(4)如果要研究蓝光照射时间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影响,可采用的实验方案为______。(编号选填)
①光照强度设为1000lx
②光照强度设为2000lx
③光照时间分别设为3h、6h、12h、24h,光照结束后24h终止培养
④光照时间设为6h,光照结束后分别经6h、12h、24h、48h终止培养
⑤终止培养后测定各类型RPE细胞的比例
(5)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一定强度蓝光照射前后的RPE细胞,得到了下图所示的结果(示意部分细胞结构)。据图分析一定强度蓝光照射后的RPE细胞获取ATP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阐述理由_____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10 . “碳中和”指CO2的产生和吸收实现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节能减排、碳封存等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封存就是把大气中的CO2存储在自然界的一些碳储库(如土壤碳库)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地上”为几种主要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地下”为土壤碳库的部分来源。枯枝落叶等植物组分经土壤动物、微生物分解后的残余碳也会在土壤中积累下来。

   

(1)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狼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第一营养级   ⑤第二营养级   ⑥第三营养级
(2)如果该生态系统遭遇干旱,可能会导致兔的种群数量____(增加/减少);如果该生态系统遭遇大火,而后又逐渐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初生/次生)演替。
(3)在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狮的种群数量很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
A.能量在沿营养级单向流动中逐级递减
B.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
C.在该生态系统中,狮处于最高营养级
D.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鹿、兔等食草动物的奔跑速度很快,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____。
A.为了避免被狮等动物捕食,鹿、兔等动物定点突变出了快速奔跑基因
B.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鹿、兔等需要不断练习奔跑,增强了奔跑能力
C.奔跑速度快的鹿、兔不易被狮等动物捕食,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
D.奔跑速度慢的鹿、兔繁殖能力弱,没有生存斗争,奔跑能力得不到发展

(5)根据图1,选择适当的编号,补全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①树、草 ②鹿、兔、狼、狮 ③土壤动物、微生物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富集作用 ⑦化石燃料燃 ⑧土壤碳库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7)____(8)____

(6)研究发现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树干等木质部)会影响植物组分的降解速率(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木质素会____(加快/减慢)植物组分的降解速率,从而____(增加/减少)土壤碳库的积累。

   

由于土壤微生物能降解植物组分,由此推测土壤微生物不利于土壤碳库积累;但也有人认为土壤微生物在降解植物组分过程中大量繁殖,其残体与矿物结合,可在土壤中长期贮存,有利于土壤碳库积累。为此,科学家在蒙古大草原进行了测定,得到了图3所示的结果。其中,氨基糖是微生物残体的标志物,木质素酚是植物组分的标志物。

   

(7)由图3可知,蒙古大草原土壤碳库的主要贡献者是____(微生物/植物组分/无法判断),作出这一推断的理由是____
(8)根据图3草原生态系统测定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其推广性及原因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____。
A.可以推广,因为草原和湿地的植被均以草本植物为主
B.可以推广,因为草原和湿地均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不可以推广,因为湿地的土壤环境与草地有较大差异
D.不可以推广,因为湿地的动物种类与草地有较大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