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细胞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精妙”的变化,稍有差池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早老症”又名早衰综合症,幼儿时期皮肤松弛变薄,面容布满皱纹,器官也很快衰老而造成生理机能下降,患儿平均寿命为13至14岁。
(1)图1表示人体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要经历的生理过程,对比图中细胞Ⅱ、细胞Ⅲ、细胞V,三者具有相同的____。

A.遗传信息B.蛋白质种类
C.细胞器数量D.生理功能
(2)经研究发现,P蛋白抑制皮肤中某些干细胞“特化”为包括脂肪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使得患儿皮肤变薄,罹患此病。据此推测,P蛋白与图1中____过程有关(填图中字母)。
(3)经测序发现P蛋白基因的编码链部分序列为5'—GGACTGATT—3',由此转录获得的mRNA区段序列为____。参与此mRNA指导合成P蛋白过程的物质与结构有____。(编号选填)
①RNA聚合酶 ②tRNA ③氨基酸 ④核糖核苷酸三磷酸 ⑤内质网 ⑥核糖体
科学家尝试采用健康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治疗该病,体外培养干细胞时,获得其细胞分裂的部分特征,如图2所示。

(4)据图2左图判断,干细胞分裂间期时长为____小时。
(5)图2右图中干细胞A正在发生的变化____(编号选填)。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利于亲子代细胞间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②DNA自我复制 ③染色质螺旋化 ④出现细胞板 ⑤核膜与核仁的消失
图3为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

(6)据图3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
D.伴X隐性遗传
(7)Ⅱ—3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____
(8)下列属于Ⅲ—1直系血亲的有____。(编号选填)
①Ⅲ—3   ②Ⅱ—3   ③Ⅱ—5   ④Ⅰ—4
(9)为降低该家族后代的发病率,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
A.禁止近亲结婚B.基因检测
C.B超检查D.遗传咨询
2024-05-0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合格考)生物试题
2 . 苍蝇喜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活动,极易附着病原体传播疾病,但它们自身却不容易“生病”。
(1)在动物粪便中往往存在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请比较这些病原体,完成下表格。(用“√”表示有,“×”表示无)

结构

细胞

细胞质膜

成形细胞核

核糖体

肝炎病毒

____

____

____

____

沙门氏菌

____

____

____

____

寄生虫

____

____

____

(2)为了检测某菜市场中售卖的预加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取样后在显微镜下镜检,图2是图1虚线部分更换物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沙门氏菌时的视野,要从图1的视野变换到图2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移动装片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粗准焦螺旋
E.升高镜筒
(3)苍蝇“不生病”与其功能强大的免疫系统有关。其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吞噬许多病原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如图3所示。苍蝇的吞噬细胞可以借助质膜上的____(填图3中编号)结构来识别各种病菌。除此之外,苍蝇的免疫系统会“释放”抗菌活性蛋白将“侵犯”自己的病菌杀死。图3中参与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填图3中编号)

(4)抗菌活性蛋白被“释放”出吞噬细胞是通过下列四种方式中的____。
A.B.
C.D.
(5)苍蝇的吞噬细胞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后,借助于细胞内的溶酶体彻底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没有溶酶体的细胞不发生吞噬清除的代谢活动
D.溶酶体中的残余物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6)科学家从苍蝇体内提炼出4种抗菌活性蛋白,发现其中蛋白甲与蛋白乙均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比较两种蛋白的抑菌能力,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把培养的沙门氏菌分为两组。
步骤二:向组1加入蛋白甲;向组2中加入____
步骤三:相同条件下培养数日,观察沙门氏菌的____
实验结果:若观察到____,则说明蛋白甲的抑菌效果更强。
(7)由于某种变异,使这种抗菌活性蛋白中的某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请推测它是否仍具有原来的抗菌作用,并阐述原因____
(8)下列证据中能支持苍蝇不易“生病”的有____。
A.苍蝇的消化管道长而复杂
B.苍蝇的消化液中含有强酸和酶
C.苍蝇的免疫细胞能分泌抗菌活性蛋白
D.苍蝇有“边吃边吐”的进食习惯
(9)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μm,其部分结构的数据见下表。为了在社区举行的“讲卫生、树新风”科普活动中展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小明课外兴趣小组制作了吞噬细胞的模型,如图4。

细胞结构

一般数据

细胞核

直径5~20μm

叶绿体

长径5~10μm,短径2~4μm

线粒体

直径0.5~1μm,长1.5~3μm

中心粒

直径0.2μm,长0.4μm

溶酶体

直径0.2μm至数微米

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要注意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大小比例等科学性,根据表4及所学知识,从图4找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需修改的结构____。(填图4中编号)
2024-05-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合格考)生物试题

3 . 糖尿病与认知障碍

胰岛素是体内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研究表明,当脑内出现胰岛素抵抗(IR)时,会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造成神经元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认知损伤。胰岛素作用的相关机制如图所示。

   

1.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胰岛素存在拮抗作用的激素有____。(编号选填)

①胰高血糖素                    ②抗利尿激素                    ③甲状腺素                    ④肾上腺素

2.结合图8及所学的知识可知,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下列过程可能加快的有____。(多选)
A.糖原合成B.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C.脂肪转化为葡萄糖D.Tau蛋白的磷酸化
3.胰岛素抵抗是指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的有____。(编号选填)

①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                    ②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

③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                    ④胰岛素分泌障碍

2024-03-3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4 . 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游泳等。为探究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细胞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肌细胞通过图1的___(填字母)过程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转化为___为运动直接提供能量,部分以___的形式释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多选)。
A.甲表示丙酮酸和NADH
B.催化b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c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D.人体肌肉细胞也可以通过c过程产生酒精

(3)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___(多选)。
A.制作酸奶时,减少容器中的空气有助于乳酸菌发酵
B.给盆栽浇水不能过量,避免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C.酿制葡萄酒时,在加入酵母的发酵液连续通气提高产酒量
D.低温储藏果蔬,降低细胞有氧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

探究耐力性运动训练或停止训练时,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适应性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

(4)由图2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
A.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趋于稳定。
B.若停训1周立即恢复训练,能使线粒体的数量恢复到接近停训前的水平。
C.若继续停止训练,4周后将降至开始训练时的水平。
D.训练时间越长,线粒体数量越多

(5)研究发现耐力性训练能够促进脂肪分解,下列关于脂肪分解的描述正确的是___。
A.脂肪氧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B.脂肪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后,参与呼吸作用
C.甘油和脂肪酸直接参与呼吸作用
D.脂肪分解成氨基酸后,转变为丙酮酸参与三羧酸循环

(6)耐力性运动训练也能使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请解释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出现这些适应性变化的意义___(多选)。
A.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加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B.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使肌细胞有氧呼吸增强以适应耐力性运动训练对能量的需求
C.线粒体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和脂肪分解加快,有利于提高无氧呼吸供能
D.脂肪分解加快,提高细胞能量供应

(7)研究认为长期耐力性运动训练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预防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关键因素。请你结合本研究结果给出进行体育锻炼时的建议:___
2024-01-2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
5 . 研究发现,进食后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可以通过“肠道-BAT-脑轴”途径刺激小鼠产生饱腹感从而食欲下降(如图),促胰液素分泌量与食物种类有关。
   
(1)BAT细胞膜上具有____。(编号选填)
①葡萄糖受体   ②神经递质受体   ③促胰液素受体
(2)图中的各过程,完全不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有____。(编号选填)
(3)过程⑤对进食量的调节属于____(反馈调节/分级调节)。该过程最先接收刺激信息的结构是____。(单选)
A. 下丘脑温感受器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D. 食欲控制中枢
(4)下列关于BAT细胞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有____。
A.白天应在合适的光源下就餐
B.熬夜可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C.选择合适食材是控制食欲的关键
D.促胰液素有望为减肥提供新思路
6 . 菜市场中翠绿新鲜的生菜很受大家喜欢,叶片的颜色和大小直接影响生菜的品质。“植物工厂”是一种采用营养液无土栽培和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环境条件的新兴农业生产模式。生菜生长速度快、易水培,是现今植物工厂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1)生菜根细胞能选择性的从培养液中吸收K+和Mg2+,这与图1中质膜上的____(编号选填)有关。根细胞还能从培养液中吸收大量水分,推测此时它____

图1

A.细胞液浓度大于营养液浓度,能够吸水
B.细胞液浓度小于营养液浓度,能够失水
C.细胞液浓度小于营养液浓度,能够吸水
D.细胞液浓度大于营养液浓度,能够失水
图2是生菜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A~G表示物质,数字序号①~③表示过程。

图2

(2)参与图2中反应Ⅱ的多种酶位于____。
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
C.类囊体膜D.叶绿体基质

(3)图2中物质E是____,物质A为过程②提供了____(编号选填)
①三碳糖 ②三碳化合物 ③五碳糖 ④H⁺ ⑤ATP ⑥e⁻
(4)图2中实现了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是____。
A.过程①B.过程②
C.过程①②D.过程①②③

(5)图2中物质G可以在植物体发生的变化____。
A.可再生为物质E
B.可以转变为蔗糖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C.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D.可以转变为脂肪、氨基酸等有机物

(6)为了提高生菜的品质某研究小组利用聚酰胺薄膜为吸附载体,以95%乙醇为层析液,对叶绿体色素进行层析分离。其中最影响叶片品质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位于聚酰胺薄膜____。(填写从滤液细线向上的顺序第一、二、三、四色素带)
(7)蔬菜基地的营养液循环设备出现故障,导致营养液较长时间停止循环,使生菜根部缺氧,根细胞呼吸作用最终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编号选填)
①CO2→糖类     ②糖类→CO2 ③光能→稳定的化学能 ④H2O→O2 ⑤稳定化学能→ATP+热能
(8)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根部缺氧的情况下生菜叶片会发黄,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请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
(9)镉可诱发细胞的凋亡和癌变。生菜能吸收环境中低浓度镉并在体内逐渐积累。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科学家尝试将生菜的吸镉基因敲除,创造去镉蔬菜。下列相关推测中错误的是____。
A.镉在植物细胞内积累,与质膜上镉的载体蛋白有关
B.敲除细胞的吸镉基因后,减少了质膜上镉的载体蛋白
C.镉诱发的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
D.镉含量的升高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2024-05-0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合格考)生物试题

7 . 此片玉米田中玉米、FAW和杂食鸟之间的食物关系及其能量去向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该玉米田中流入不同去向的能量值,甲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乙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杂食鸟与FAW的种间关系为____。(编号选填)

①捕食                    ②寄生                    ③共生                    ④种间竞争

2.玉米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用图7中的字母表示)。若营养级效率为10%,则FAW的摄入量为____。(单选)

A.a/10                    B.10a                    C.f+g+h+i+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3.为践行环境友好农业,对此玉米田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编号选填)

①交替喷施不同品种化学农药                    ②施放FAW幼虫的寄生蜂

③喷施白僵菌等生物源农药                    ④设置高空探照灯诱捕成虫

2024-03-3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8 . 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III-2和III-3为同卵双胞胎。检测发现I-1和I-2均为色觉正常的纯合子,Ⅲ-2的色觉基因组成为

1.II-1的色觉基因组成为____。(单选)
A.
B.
C.
D.
2.IV-2的色觉(辨别红、绿颜色)具体表现为____。(编号选填)
①红色觉正常                    ②红色盲                    ③绿色觉正常                    ④绿色盲
3.I-2体内可能含有异常色觉基因的细胞是____。(多选)
A.视锥细胞B.卵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
4.研究表明,DXS基因位于绿色觉基因的上游,抑制绿色觉基因的表达。利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Ⅲ-2和Ⅲ-3的DXS基因进行酶切后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HapII无法作用于甲基化的DNA。结合材料,分析Ⅲ-2和Ⅲ-3色觉性状存在差异的原因。

5.研究表明,古代人类和多数现代动物区分色彩的能力较弱。下列关于色觉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自然界中擅长区分色彩的动物更容易在野外生存
B.古代与现代人类的色觉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结构上无共同点
C.正常色觉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下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人类进化历程中,正常色觉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增大
9 . 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DNA,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1)斯万特·帕博团队将古人类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的证据属于____。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2)依据图中信息,请补充完整上面的进化关系图,方框内填写的编号是:①____________
A现代人   B黑猩猩   C尼安德特人

   

(3)现今的人类通常可划分为4个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4个人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属于不同的物种
C.人类的进化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D.可遗传的变异为人类进化提供丰富素材

(4)斯万特·帕博团队在研究若干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牙齿等标本时发现,其中一位男子与一名女子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DNA,则两人的关系可能为____。(编号选填)
①父女   ②兄妹   ③母子   ④爷孙
研究发现,藏族人身体中携带的EPASI突变基因也有可能来源于古老型人类。低氧条件下野生型EPAS1基因表达,易导致红细胞过度增多,诱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而EPAS1突变基因对低氧不敏感。
(5)已知在青藏高原世居的藏族人群中EPAS1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7,则理想状态下人群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
(6)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的知识,解释EPAS1突变基因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原因:____
2024-05-0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合格考)生物试题
10 . 柑橘油胞与裂果

柑橘类的叶和果皮上有被称为“油胞”的分泌囊,内含精油。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芳樟醇(如图1)。柑橘叶绿体(如图2)可利用碳反应中间产物合成芳樟醇的前体物质。近期我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分泌囊起始和发育的分子调控通路(如图3),“”代表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1.下列物质与芳樟醇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有____。(多选)
A.纤维素B.脂肪酸C.苯丙氨酸D.RNA
2.图2中箭头所指结构为____。在此结构上进行的反应有____。(编号选填)
①二氧化碳固定                    ②水的光解                    ③三羧酸循环                    ④ATP的合成
3.下列为图3中甲→乙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显微图片,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为____,一定具有染色单体的有____。(编号选填)

                          

                          

4.图3中乙→丙过程中可发生的事件有____。(编号选填)
①细胞凋亡                                 ②细胞坏死
③纤维素酶活性增强                    ④纤维素酶活性减弱
5.柑橘枝刺基部有油胞,而顶部没有,据图3分析,其可能原因是顶部细胞____。(多选)
A.无Drnl基因B.无Lmil的mRNA
C.无Myc5蛋白D.无法合成精油
6.某品种柑橘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果皮易裂开,研究人员对裂果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裂果高峰期柑橘果实不同部位相关植物激素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组织赤霉素浓度(nmol/L)脱落酸浓度(ng/mL)
139.20±0.57b75.96±3.12b
170.17±6.43a80.21±1.06a
注:每列数据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
结合图4分析,表中植物激素浓度测定的日期最可能是____。(单选)
A.7月18日B.7月20日C.8月17日D.10月16日
7.研究表明,木质素累积过多导致细胞脆性变大,POD酶可显著提高木质素的合成,其酶活性受到一定浓度脱落酸的抑制。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表1中甲和乙各为柑橘果实的哪一部位,并说明其裂果的具体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