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43 道试题
9-10高二下·福建福州·期末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解题方法
1 . 如图显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排污企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024-06-09更新 | 27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五月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研究者比较栖息在同一片区域的独居性鸟类戴胜和社会性鸟类斑鸫鹛对互相发出警报声的不同反应,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与斑鸫鹛共处时,戴胜觅食时间减少、警戒时间增多
B.和斑鸫鹛一起活动时,戴胜的觅食范围有所扩大
C.斑鸫鹛的警报声对戴胜是一种行为信息,利于戴胜生存
D.与戴胜相比,斑鸫鹛从报警声中获得利益相对较小
2024-06-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3 . 动物可通过学习将条件刺激(CS)与非条件刺激(US)有效关联建立条件反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CS和US间的最长时间间隔称为“一致性时间窗口”,简称“Tm”。研究人员利用果蝇的“气味-电击”学习模型开展研究。
(1)果蝇对气味甲、乙的偏好无差异。利用下图1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气味甲与施加电击两种处理的时间间隔对果蝇建立气味与电击关联的影响。先向训练臂通入气味甲并施加电击,置换新鲜空气之后通入气味乙,训练后将果蝇转移至测试臂进行测试。

   

①电击会引发果蝇的躲避反应,属于______反射。实验中_____作为条件刺激。
②测试实验开始时,果蝇全部放在中间,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计算右测试臂果蝇数量减去左测试臂果蝇数量的差值占果蝇总数的比例(PI),绘制曲线如图2.时间间隔为20s时野生型果蝇的PI为0,表示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否成功_________(填“是”或“否”)。以PI=0.5时的对应时间为果蝇将气味与电击建立关联的Tm, A、B、C组的Tm大小关系为______,说明5-羟色胺(5-HT)水平能够影响Tm。

   

(2)气味和电击的感受器不同,位于果蝇脑区学习记忆中枢的K细胞可以同时获得这两种信息,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传出神经元。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果蝇K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异性表达荧光探针,该探针结合Ach可产生荧光,实验证实建立气味一电击条件反射前后,气味信号使K细胞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发生改变。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①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①气味甲刺激②气味乙刺激-10s间隔-电击刺激③气味甲刺激-10s间隔-电击刺激④检测果蝇脑区荧光强度⑤检测果蝇脑区5-HT释放量
(3)自然界中,CS与US之间的间隔是多变的,受5-HT机制调节的Tm是影响条件反射建立的重要因素,请分析动物Tm过短对其适应环境的影响是_____,降低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
2024-06-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4 . t—PA蛋白是心梗和脑血栓的急救药。为心梗患者注射大剂量的t—PA蛋白会诱发颅内出血。将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著降低出血副作用。图1是通过两次PCR操作进行定点突变获取t—PA改良基因和利用质粒pCLY11构建含t—PA改良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导入大肠杆菌生产改良的t—PA蛋白。

注:ori表示复制起始点;质粒pCLY11上的箭头表示转录的方向。图中的t—PA改良基因末端的“CCGG”和“CTAG”是经过限制酶切割后产生了。
(1)第二次PCR过程中至少需要2次循环才能获得双链等长t—PA改良基因。若改良t—PA基因的转录模板链为图中的β链,则第二次PCR操作中的引物3、引物4分别是__________。(填字母)
A.5'—CGCGAAAGAGACGGTTCA—3'(下划线为突变碱基)
B.5'—CCCGGGCGAACATCGTA—3'
C.5'—GTAGATCTGGCCTCGAGTA—3'
D.大引物的①链
E.大引物的②链

(2)用含有新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从作用上分类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的基本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________
(3)改良的t—PA基因约有1600个碱基。提取大肠杆菌的DNA,依据改良t—PA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2所示:

加样孔位于____(填“甲”或“乙”)端。由图2可知泳道1条带中的PCR产物长度为1600个碱基左右,说明PCR产物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不”)是改良的t—PA基因,理由是_____
2024-06-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5 . 假设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胡言乱语症”的儿子。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受检测者DNA与已知序列进行杂交,产生互补双链则为阳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2/3
B.若父母生育了第三孩,含有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
C.女儿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3
D.若该女儿的基因型与父母相同,绝不可能生出“胡言乱语”的病娃
2024-06-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6 . 某种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蛋白X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蛋白X是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缺乏时表现为侏儒鼠。如图,A基因的表达受A基因上游一段DNA序列(P序列)的调控:P序列甲基化后,A基因不能表达;P序列非甲基化时,A基因正常表达。P序列在精子中会重置甲基化模式表现为非甲基化,传给子代后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也会重置甲基化模式表现为甲基化,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a的三体小鼠,可能是侏儒鼠,也可能是正常鼠
B.侏儒鼠与侏儒鼠交配,子代可能出现正常鼠
C.若纯合侏儒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所得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F2中正常:侏儒=3:1
D.甲基化除了可以发生在DNA中,还能发生在染色体的组蛋白中
2024-06-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解题方法
7 . 浙大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用小鼠的软骨细胞质膜封装纳米化的植物类囊体,进而实现类囊体进入软骨细胞内,衰老细胞的合成代谢得到恢复,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类囊体进入软骨细胞内,导致细胞的合成代谢减慢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端粒DNA序列逐渐向外延长
C.细胞凋亡受自身基因调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急剧增加,没有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过程中不会出现炎症反应,推测原因是由于细胞的内容物不会释放到细胞外液中
2024-06-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8 .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1)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生态农业更好地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鳊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鳊鱼的产量。下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②鳊鱼采食藻类摄入的能量除用于呼吸消耗和流入下一营养级外,部分以储存在__________中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
③假设鱼塘中的鳊鱼只捕食蓝藻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藻,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由1/2变为1/4时,理论上来说鳊鱼的产量会下降________%。
9 . 大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产量是大豆的重要育种目标。已知大豆的叶片颜色正常表现为绿色。育种学家发现叶柄适度变短,可以增加下位叶的光能吸收比例进而提高产量。
(1)科研人员在绿叶的后代中发现若干株黄叶突变体yl2,用黄叶突变体yl2与正常叶植株杂交,F1均为正常绿叶,自交后F2中绿叶、黄叶分别为271株、89株。现将F2中的绿叶单株种植收获种子并种植,则F3中出现黄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黄叶突变体yl1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叶色相关的某基因第383位G碱基缺失,从而使对应的蛋白序列由404个氨基酸变为169个氨基酸。请从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角度解释: ________
(3)科研人员通过大豆田间杂交发现了若干株叶柄超短突变体,突变体植株经过多代自交纯化,分别得到两种纯合突变体dsp1和dsp2,已知控制dsp2的叶柄超短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为探究控制dsp1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利用dsp1和dsp2大豆设计实验:将二者进行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为叶柄正常,F2叶柄超短∶叶柄正常为7∶9,则dsp1和dsp2叶柄超短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且叶柄超短均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②预期二:若F1,F2均超短,不考虑交叉互换,则控制dsp1和dsp2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
(4)SSR是DNA 中普遍存在的的简单重复序列,不同品系、不同染色体DNA 的SSR互不相同,因此可作为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研究者构建了叶柄长度为5cm(含 SSR1标记)和 4cm(含SSR2标记)的两个亲本,二者仅在一对基因上存在差异,杂交后再自交,F2中叶柄长度5cm个体占3/4,4cm个体占1/4。测定F2植株的SSR组成,请从下表中选择一种实验结果与对应推论的正确组合: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推论

Ⅰ:5cm 叶柄和 4cm 叶柄植株的 SSR 组

成均为 SSR1/SSR1:SSR1/SSR2:SSR2/SSR2=1:2:1

Ⅱ:4cm叶柄植株仅具有SSR2标记

Ⅲ :5cm叶柄植株仅有2/3具有SSR2标记

IV :4cm叶柄植株中的SSR1:SSR2=1:1

①该叶柄长度基因与该SSR

标记位于同源染色体

②该叶柄长度基因与该SSR

标记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10 . 糖耐量受损(IGT)是一种由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渡的异常糖代谢状态,IGT人群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餐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IGT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对照组IGT人群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B.餐后适度运动可通过促进糖原的分解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C.餐后适度运动促使IGT人群餐后胰岛素分泌峰值的提前
D.餐后运动会加重胰岛负担导致IGT人群向糖尿病过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