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89 道试题
1 .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身体的黑斑和灰斑与自身基因(A/a)组成无关,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而红眼和白眼由自身基因(B/b)决定。现有纯合黑斑红眼昆虫和纯合灰斑白眼昆虫杂交,得到F1,让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表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F1

雄昆虫

灰斑白眼

雌昆虫

灰斑红眼

F2

雄昆虫

黑斑红眼:黑斑白眼=1:1

雌昆虫

黑斑红眼:黑斑白眼=1:1

(1)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这两对性状满足孟德尔_____定律。F1中雄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
(2)F2随机交配,若仅考虑身体斑点颜色(不考虑性别),则F3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若仅考虑眼睛颜色(不考虑性别),则F3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3)请写出亲代相互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_____
2 . 大引物PCR定点突变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需要通过PCR获得,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向PCR体系中加入Mg2+能激活DNA聚合酶
B.PCR-I经过一次循环即可获得大引物模板
C.PCR-I得到的产物均作为PCR-Ⅱ的引物
D.PCR-Ⅱ选用大引物和引物乙以获得定点诱变的基因片段
3 .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其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甲所示。酸性食糜进入肠腔后,会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液分泌。为研究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小肠在胰液分泌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
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不受意识支配
C.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
D.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4 . 下图为某家族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分别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只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V-1和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96
C.IV-2和IV-3的基因型相同,且乙病致病基因最终来自I-1
D.Ⅱ-1和Ⅱ-2的基因型只有1种,Ⅱ-3为甲、乙两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
5 . 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只含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B.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中H19和Gtl2基因的转录受影响
C.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D.推测孤雌小鼠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6 . 禾本科三倍体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用三倍体获得新品种的育种途径(①~④)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辐射处理后,一个基因出现多个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途径②是体细胞与配子杂交,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异源五倍体植株的细胞在分裂时,最多含有5个染色体组
D.若途径④用低温处理三倍体幼苗,则得到的均为异源六倍体
7 . 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被分解成直径小于5mm 的颗粒,称为微塑料。微塑料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且较难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的微塑料会随着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而发生迁移,且会对土壤中的多种生物造成毒害,过程如图所示。调查发现,水鸟体内微塑料的浓度远高于鱼体内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塑料吸附在植物根部可能会抑制根系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B.微塑料不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C.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有利于降低微塑料污染
D.微塑料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且难排出,会沿食物链传递而富集
8 . 生物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及原理如表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原理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制作苹果醋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醋酸
DDNA片段的电泳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A.AB.BC.CD.D
9 . 地势低洼地带由于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得农作物很难生长。某地村民采用“抬田挖塘”的方法建起的“上农下渔”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生产上常采用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模式,目的是利用罗氏沼虾可以清除养殖残饵、吞食南美白对虾病死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植物的类型距离池塘由近及远,耐盐能力依次减弱,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抬田挖塘”使田增高,无机盐增加,从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C.由题可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在该混养虾塘中均是分解者
D.该混养虾塘既能净化水体,又能有效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
10 . 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从而为机体供能。实验人员测定了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及其分泌干扰素-γ的水平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CD4+T细胞相对含量

干扰素-γ的相对含量

对照组

100

100

实验组

培养液中添加BH

300

400

A.对照组的处理是培养液中不添加BHB
B.BHB具有促进CD4+T细胞增殖的作用
C.添加BHB后,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的能力更强
D.感染病毒后大量增加饮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