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766 道试题
1 . 玉米细胞中的A基因编码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杂合子玉米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让亲本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3:4:1,F1随机受粉获得F2。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会使亲本1/3的不含A的花粉死亡
B.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32
C.F1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A:a=5:1
D.从亲本到F2,A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
2 . 堆肥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下图为堆肥处理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变化曲线。若要从堆肥材料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积累,导致堆肥内部温度逐渐升高
B.与a点相比b点时微生物的数量较多,与c点相比b点时微生物种类较多
C.c点时,可对堆肥取样并用角蛋白氮源培养基对微生物群进行培养
D.若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需对取样获得的原液进行适当稀释后再划线
2024-06-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考试生物试卷
3 . 银杏的代谢产物,如银杏黄酮(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液流量和解除痉挛的作用)、银杏内酯(具有促进脑血微循环、抑菌抗炎的作用)等,一般从叶片中取得,但传统栽植方法周期长、成本高、受环境影响大,无法很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愈伤组织中提取,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表明,选择银杏叶片比选择胚作为外植体材料成功率更低,原因可能是诱导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难度较大。因此,往往选择细胞生长分裂旺盛的部位作为外植体,但外植体也不能太嫩,因为太嫩的组织细胞虽细胞分裂较旺盛,但在__________时次氯酸钠等药品渗透也较快,后续用__________多次冲洗也不易清除,导致细胞易失活甚至破裂。
(2)银杏黄酮属于__________(填“初生代谢物”或“次生代谢物”),为了获得银杏黄酮,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走完如上述流程图的全过程。有关做法是:可以将__________转入到__________培养基中,进一步扩大培养,以提取有益代谢物,此做法的优点有哪几项__________
A.与培养基的结合更加充分       B.受培养基中成分差异的影响较小
C.对环境不敏感             D.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容易
(3)此外,研究表明,用通气较为不良的介质封口,如塑料膜或玻璃纸,可以提升黄酮和内酯的产量,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胁迫细胞诱导产生代谢物。
2024-06-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考试生物试卷
4 . 光系统I和Ⅱ是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捕光、放氧和电子传递的复合体系(不产生ATP)。藻蓝蛋白是海洋藻类中吸收光能的一类蛋白质,能吸收550~680nm内不同波长的光,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为研究藻蓝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以缺失细胞壁的莱茵衣藻突变体(cc849)、基于cc849制备的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的转基因莱茵衣藻藻株(Cr—PC)和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及FACHB314合成酶的莱茵衣藻藻株(Cr—PCHP)为材料,研究相关光合参数,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莱茵衣藻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光系统I和Ⅱ上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根据藻蓝蛋白FACHB314吸收的波长范围推测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红光和蓝紫光”)不能用低渗溶液培养cc849藻株,原因是_________
(2)进一步实验发现,深水中三种衣藻光合效率几乎相当,但浅水中Cr—PCHP衣藻光合效率最强,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3)检测以上三种莱茵衣藻的生长曲线和干重(有机干物质量),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培养液中莱茵衣藻的细胞数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重组藻蓝蛋白FACHB314的表达对莱茵衣藻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具有_________作用。
5 . 褐飞虱能刺吸茎叶组织汁液并在水稻上产卵,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科研人员发现了具有褐飞虱抗性的P品系,将其与野生型(无褐飞虱抗性)水稻杂交,所得F1全部具有抗性。为进一步获得抗性基因的纯合体并进行基因定位,首先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了杂交。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意可知,褐飞虱抗性基因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若图1中的“▲”表示的操作是筛选出测交后代中具有抗性性状的个体,过程Ⅱ不断自交的目的是______
(2)已知三体(某对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且产生的后代都能存活。为确定褐飞虱抗性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可用正常的野生型个体与6号染色体抗性纯合的三体个体杂交,所得F1再与正常的野生型个体交配。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抗性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抗性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3)通过基因工程和PCR技术也能对褐飞虱抗性基因(1250bp)进行研究,为了将该基因准确连接上运载体,特设计了一对引物1和2(如图2),引物的A区为预留限制酶识别序列区,B区为与褐飞虱抗性基因结合区,操作的步骤如下:

①PCR后符合要求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双链总长度是_______bp,最少在第________次循环后才能获得。
②Stepl的主要目是________。由于Step3引物含有_________,不能和模板完全匹配,所以Step3的温度比Step6要低一点。提高Step6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
6 .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阈刺激)。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

(1)图中_______段是Na+内流引起的,其内流的原因是_____
(2)某同学提出,如果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神经纤维处是否就没有电位变化呢?
①请用下列材料用具在方框内绘制实验检测图______

②记录结果如下图,分析该图:当给予神经纤维的刺激强度低于阈刺激时,a、_____;b、______

③经查阅资料,阈下强度的刺激使膜形成的电位为电紧张电位。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电紧张电位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全或无”现象,而具有等级性。
(3)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可以使神经纤维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更高。
7 .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调查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时,最宜选用何种方法?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大树杜鹃分布的地域性主要是受_______决定的。大树杜鹃长期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3)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_______
(4)为了更好保护大树杜鹃,可以采用_______(答2点即可)生物技术,加强对大树杜鹃的保护。
8 . 近日动物学家在某林地发现了少量野生濒危的亚洲黑熊,他们期望通过与动物园现存的亚洲黑熊之间进行杂交、体内授精、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亚洲黑熊,其过程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E后代和F后代的形成都离不开胚胎移植技术
B.D受体雌性必须和动物园亚洲黑熊干A、野生亚洲黑熊干B同期发情处理
C.超数排卵一般用促性腺激素,排出的卵细胞必须培养到MII期
D.E后代和F后代形成方式相比,前者繁殖的后代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9 . 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育种的流程图,其中①~⑤表示不同过程,A~E表示各细胞或组织名称,甲乙都是二倍体生物细胞。正确的是(  )

A.该技术打破了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得到的后代为可育二倍体
B.该过程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和膜的流动性,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C.④过程不需要进行脱分化,直接在光下诱导E的形成
D.⑤过程要使用多种培养基来诱导杂种植株形成
10 . 植物叶片中的激素主要由叶尖部位合成,植物叶片的脱落受激素的调节。图甲是叶柄离层部位的示意图,图乙是叶柄离层两侧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成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B.据图分析,叶片脱落的原因是近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或等于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
C.幼叶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导致幼叶脱落
D.决定叶片脱落的往往不是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激素的相对含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