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791 道试题
1 . 第6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6.81%。治理荒漠化,关键是进行“锁边”,防止沙漠蔓延。当地牧民用废弃的麦草等材料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自然竖立在四边,形成一定大小的草方格(如图所示)。风在穿越草方格时分散削弱,沙也不易被吹跑,然后在草方格中种上幼苗期的梭梭树。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除了土地荒漠化外,还有______(答两点即可)
(2)治沙所选用的梭梭树应具备_______特性。根据当地环境去选择种植有以上特点的梭梭树,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也要遵循________原理,所以,牧民们会种植与梭梭树寄生的沙漠药用植物——肉苁蓉。
(3)随着牧民们的干预,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方向________(“发生了”或“没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_______。一般来说,草方格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草原生态系统分别是____(“高”或“低”)。
2 . 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下列关于酵母菌纯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B.配制好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用的培养皿均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C.如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接种环在接种前后均要进行灼烧灭菌
D.如果接种的培养基有不同形态的菌落,可能是接种的菌种不纯
3 . 染色体某些区域的重复可产生特定的表型,果蝇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的主要表型效应是使复眼中的小眼数目减少,使复眼成棒状,而不是正常的卵圆形(野生型)。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细胞细胞核特别大,其中的染色体比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和其他体细胞的染色体还要大几百倍。现将纯合的棒眼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子代出现极少数的重棒眼,检查雄蝇中野生型、棒眼、重棒眼的唾液腺细胞的X染色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6A区域的重复具有累加作用
B.唾液腺染色体是研究果蝇染色体变异的好材料
C.基因组成为BB+的重棒眼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不能配对
D.染色体部分片段重复提供了额外的遗传物质,其有执行新功能的可能
4 . 蝇子草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叶子形状有阔叶和细叶两种类型,据此进行了实验①和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杂交实验雌株雄株子代
阔叶细叶全是阔叶雄株
阔叶阔叶雌株全是阔叶,雄株阔叶和细叶约各占半数
A.阔叶对细叶为隐性
B.叶子形状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含有细叶基因的配子是致死的
D.实验②中的阔叶雌株是杂合子
5 . 研究发现,缺少了胰岛素信号的刺激,T细胞虽不会死亡,却会“怠工”,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静息状态的T细胞表面没有胰岛素受体,但随着T细胞的激活,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大大增多。为探究T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性敲除了T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然后在小鼠鼻中接种了流感病毒H1N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绝大部分流感病毒会被鼻腔中的黏膜阻挡在体外,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到了第9天,两组小鼠体重出现差异的原因是胰岛素受体缺陷小鼠的T细胞效应功能降低
C.胰岛素分泌正常的患者,血糖浓度超标并出现糖尿,这一症状可能与T细胞有关
D.用培养液培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加快疫苗的研制
6 . 生物入侵会导致当地生态破坏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无脊椎陆生动物中,蚂蚁是入侵最成功、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有些蚂蚁入侵后会由原来的单蚁后型蚁群变为多蚁后型,由单巢变为多巢,甚至会出现大量的无性繁殖系,并且种内竞争会减弱,这些性状的出现有利于蚁群的快速扩大,形成超级蚁群。下列关于入侵蚂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入侵蚂蚁和土著蚂蚁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和土著蚂蚁发生交配产生后代
B.入侵蚂蚁由单蚁后型变为多蚁后型,由单巢变为多巢,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
C.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繁殖有利于种群的迅速扩大,对入侵的蚂蚁是有利的变异
D.入侵蚂蚁种内竞争减弱、增长变快,说明种群数量变化受内部生物因素影响
7 . 在人体内存在多种信息分子,由轴突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信息分子叫神经递质;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的信息分子叫激素;由细胞分泌作用于相邻细胞的信息分子叫旁分泌调节物,如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组织胺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调节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饥饿时,肾上腺通过分泌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来提高血糖浓度
B.紧张时,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组织液运输使胃肠蠕动减弱
C.神经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能影响神经发生,生长因子属于旁分泌调节物
D.旁分泌调节物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
8 . 谷氨酸作为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正常生理状态下有重要作用,但在脑缺血等多种病理状态下,谷氨酸在脑内大量释放和堆积,导致对神经元的过度刺激,引起兴奋性毒性,并成为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诱发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谷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生物膜
B.谷氨酸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目的可能是防止被细胞内的酶分解
C.谷氨酸积累的原因可能是谷氨酸释放较多或发挥作用后未及时被降解或回收
D.突触间隙中较高水平的谷氨酸可能会造成细胞过度吸水涨破
9 . 科研人员利用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TV)及其卫星病毒(TB)作为研究系统,发现TV单独侵染不会引起植物发病,只有TV和TB共同侵染才导致植物发病,在侵染时,TV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而在沉默植物中DNA糖基化酶会导致TV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恢复,且TV和TB的复合侵染被显著抑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病毒在植物茎尖、根尖等处积累量较低因此可用来培育脱毒苗
B.DNA甲基化不改变DNA碱基排列顺序但可以使产生的表型变化稳定遗传
C.共同侵染时TB通过降低TV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从而增强TV的致病性
D.植物可能是通过对TV基因组进行DNA甲基化修饰从而抵御该病毒的侵染
10 .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植物内部的水分运动是由水势梯度驱动的。低渗胁迫,如洪水,导致细胞肿胀;高渗胁迫,如干旱和盐分,导致植物萎蔫。植物已经进化出渗透胁迫适应机制,植物暴露在缺水环境约2.5-6小时后,为响应根部缺水,水势信号有助于快速产生根到茎缺水信号,从而触发植物叶片中ABA的生物合成和气孔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A是在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植物激素
B.ABA通过抑制细胞分化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C.ABA需要从根部极性运输至叶片才能作用于保卫细胞
D.逆境中植物器官过早脱落可能是体内ABA合成量增大导致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