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52 道试题
1 . 粳稻和籼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理论上可以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二者杂交子代的部分花粉会出现不育现象,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我国科学家探明了粳—籼杂交稻部分花粉不育的机制,为水稻育种书写了新篇章。
(1)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通过比较粳稻和籼稻某段______(选填“随机”“同源”或“异源”)DNA序列的差异,或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某种蛋白质的______差异来探究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2)粳—籼杂交稻花粉的育性与来自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有关。该段DNA含有2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基因D和基因J,基因D编码的毒蛋白DUYAO可以杀死花粉,基因J编码的蛋白质JIEYAO能解除DUYAO的毒性。研究发现,粳—籼杂交稻产生的花粉中,12号染色体源于粳稻的不育,源于籼稻的则可育(如图1所示),这与基因D和基因J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有关。据此推测,基因D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分别是花粉母细胞时期和花粉时期,基因J的表达时期和作用时期都是花粉期。

进一步研究发现,DUYAO蛋白发挥作用的机制如图2所示,DUYAO蛋白会与在______(选填“花粉母细胞”或“花粉”)中特异性表达的OsCOX11蛋白形成复合体,进入线粒体影响花粉细胞的______(填生理过程),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据此推测,JIEYAO蛋白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为______(答出1种即可)。

(3)粳稻基因型可记为ddjj,籼稻基因型可记为DDJJ,则粳—籼杂交稻自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4)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粳—籼杂交稻,使基因J/j发生染色体易位(易位后J/j依然是一对等位基因,但不再位于12号染色体上),请预测易位后粳—籼杂交稻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双杂合植株的比例为______
2 . 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进行了DNA 复制方式的实验探究,下图1为DNA 复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 复制开始时,双链 DNA 分子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写两种重要的酶)的作用,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泡,使子链沿着_______________ 的方向延伸。
(2)研究表明, DNA分 子 中G+C的比例越高,加热解旋所需要温度就越高,原因是 _______
(3)如图2表示“证明 DNA 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的几种可能离心结果。

   

①将15 N 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I 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如果 DNA 为全保留复制,则离 心后试管中 DNA 的位置应如图2中试管 _______________ 所示;如果DNA 为半保留复制,则离心后试管中 DNA 的位置应如图2中试管 ______________ 所示。
②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1培养液中增殖三代,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则15N标 记的 DNA分子占 ________________%。若大肠杆菌的1个双链DNA 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 其中胸腺嘧啶350个,则该大肠杆菌增殖第三代时,需要消耗 _______________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若让T₂ 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并最终在噬菌体 DNA中检测到放射性,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
(2)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______,而乙有;甲只有___,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3)乙图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判断该生物___(填编号)。
A.一定是自养生物
B.鞭毛的基部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
C.一定不是大肠杆菌
D.有细胞壁是植物

(4)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国科共青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1)从实验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是显性性状。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与实验一黄色子叶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实验二中亲本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黄色又有绿色的现象叫做_____
(2)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操作过程:首先应对____(父本/母本)进行去雄,该操作应在花____(成熟/未成熟)时进行,然后套上纸袋。一段时间后进行传粉,最后再____,目的是____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孟德尔的___定律。
(4)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绿色子叶占___,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5 . 随着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率也逐年提高。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四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分别标记为①~④。①区域放一张不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②~④区域各放一个含抗生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16h,结果如图(抑菌圈是细菌不能生长的地方,抑菌圈越大表示抗生素的杀菌能力越强)。
步骤二:从菌落的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N2~N5)。
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___。耐药性基因的产生有利于增加___的多样性。突变的害和利是___(填“绝对”或“相对”)的,这往往取决于___
(2)步骤一中①区域放一张不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的目的是___
(3)步骤二中从抑菌圈边缘菌落上挑取细菌,原因是___。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___(实验现象),说明细菌耐药性逐渐提高。这是___的结果。
6 .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与ATP7B基因有关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离子主要在肝脏和神经组织中异常蓄积,常会引起肝硬化、脑变性,好发于青少年,是少数几种可治的遗传病之一。如图是某肝豆状核变性家族遗传系谱图(ATP7B基因用A和a表示)。

(1)研究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时,正确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据图分析,该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常/XY)染色体_______(显/隐)性遗传病。
(3)不考虑突变,I-1个体中可能含有2个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次级卵母细胞

(4)II-4的基因型是________已知Ⅱ-3号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II-4和II-3欲再生一个孩子,其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图甲表示细胞内信息传递的相关过程,图乙所示图甲中某一信息传递环节的具体过程。miRNA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但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成熟的miRNA组装成沉默复合体,识别某些特定的mRNA(靶RNA),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神经细胞可进行图甲中的_________过程(填序号)。图甲中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_________(填序号),③过程的原料是________,催化②过程的酶为_________
(2)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过程(填序号),图乙中甲硫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甲硫氨酸与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是_______,图乙中mRNA的左边是其_________(填3'或5')端。
(3)miRNA的作用机制:miRNA通过识别靶RNA并与之结合,通过引导沉默复合体使靶RNA降解;或者不影响靶RNA的稳定性,但干扰_________识别密码子,进而阻止翻译过程,如图乙所示。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甲为有关DNA的某一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相关的核苷酸链,A、B为相关的酶,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
(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酶,其作用的部位是图乙中的____(填序号);B是____酶。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的方向是____(填“5'→3'”或 “3'→5'”)。该图中 DNA 完成复制后,b、c 两条链的碱基序列____(填“相同”或“互补”)。
(3)组成DNA的基本单位可以用图乙中____表示(填序号),图乙中序号“4”的中文名称是____
(4)图甲所示过程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
(5)若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60个,连续复制3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个。
9 . 蜜蜂属于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蜂群中的蜂王(雌蜂可育)与工蜂(雌蜂不育)均由受精卵(2n=32)发育而来,雄蜂(可育)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雌蜂在幼虫时期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则发育成工蜂。
(1)由题干信息可知,蜜蜂的性别取决于______
A.染色体数目B.性染色体类型
C.性染色体数目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2)在幼虫发育为成虫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生理过程有______(选填编号)
①细胞增殖   ②细胞分化   ③细胞衰老   ④细胞凋亡
(3)在工蜂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分别为______
(4)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会进行特殊的“假减数分裂”,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数字代表过程,字母代表细胞。

下列关于雄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雄蜂的遗传物质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B.雄蜂在减数分裂时不会出现四分休
C.细胞a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比值为1:1
D.细胞d中无同源染色体

(5)研究发现,雄蜂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常被驱赶出蜂群,而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常来自于其他蜂群。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对蜂群繁衍的意义:______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生物测试卷
10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重做了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以重温科学家的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部分步骤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______,实验中不选择用H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3)离心后,经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表明T2噬菌体是用______标记的,该实验中沉淀物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1个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其释放的n个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有放射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