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门章节中,出现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的明确表述,关于野生蚯蚓对土壤的价值及生物多样性在人类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再次引起人们思考。如图1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N1~N7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作为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蚯蚓干物质内蛋白质含量高达70%,并且含有多种牲畜、鱼虾等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是非常好的饲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将蚓粪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果园中有诸多好处,但实际生产时仍需适当补充化肥,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2)稻飞虱刺吸水稻茎、叶组织的汁液,使水稻减产或失收。苏云金杆菌对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具有杀虫活性,可被制成杀虫剂,稻飞虱中的碳元素可通过______(生理过程)最终流向水稻。与吡虫啉等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相比,上述杀虫剂的优点有______
(3)图2中N7可表示______,N6属于______(用图中带数字的字母表示)中的一部分。
(4)研究表明蚯蚓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更容易被土壤基质中生物吸收、同化和利用)有明显的影响。下图为某研究结果,该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______

   

2023-08-05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2 . 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回答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形式进行,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
(2)当野外生活的象群遇到食物和水源短缺时,会分工去远距离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的远距离通讯能通过灵敏的鼻子嗅觉来实现,该过程大象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
(3)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栖息地碎片化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会减小,分析其原因是____(答一点)。
(4)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后,该地区的物种数量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
(5)亚洲象喜食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有生态学家推测,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大象的环境容纳量将呈下降趋势。科学家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
3 . 研究人员研究了某地区废弃农田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环境气候适宜,降水充沛,可最终演替到____阶段,该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
(2)土壤中的有机碳来源包括____(答出两方面)和消费者的粪便。土壤中的有机碳会经____转化为CO2,释放到大气中。
(3)研究人员检测了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是____
(4)生态学中用功能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占据的生态位的相对多少。一个群落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高,导致其功能丰富度越大。在物种丰富度相同的两个群落(AB)中,A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重叠很小,B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很大,实际上A的功能丰富度大于B。进一步研究发现,功能丰富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
综合上述信息,在图2中画出演替时间、物种丰富度和功能丰富度是如何共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____(实线表示正相关,虚线表示负相关)。

(5)研究认为,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利于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含量。根据上述信息,提出一条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合理建议____
2024-02-18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大联考生物试题
4 . 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该水域的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柏桉藻刚被引入该水域,初期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它与本地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碳在该水域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菜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 ______
(3)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
2023-02-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5 .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江南某湿地保护区的碳循环示意图,表格是该研究性小组对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03kJ/(m2•y)〕,请分析回答:
同化能量储存能量呼吸消耗
A900200700
B18060120
C14212
D1001882
   
(1)太阳能主要是通过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生物的_____________过程输入到该生态系统中。
(2)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3)表格中体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具备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______________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5)该湿地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
(6)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
2023-08-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6 .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碳循环对生物和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植物的“绿色”和花香可以吸引昆虫传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3)沼泽干涸后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是_____。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沼泽地里黑脸琵鹭的密度,原因是_____
(4)人们不断的除草、杀虫,目的是为了_____,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
7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碳循环,则甲表示_______,图中一共有_____条食物链,丙中B与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③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
(2)若图1中的生产者固定了10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少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kJ。
(3)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________,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固定的能量。
(5)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是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_
2023-03-01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8 . 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图乙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KJ/(cm2·a)],图丙某淡水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与过程A本质相同的有过程_____(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2)图乙中流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J/(cm2·a),流入各个营养级生物能量的最终共同去向有_____。(答出两项即可)。
(3)图丙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在湖泊中搭配养殖水草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水草是否可以净化水质、水草是否适应水生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水草之间的种间关系等,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调查发现青鱼和乌龟的种群数量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4)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
9 .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属于______,腐生的细菌、真菌属于______
(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c、d过程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
(3)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填字母)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10 . 为振兴新农村经济,某地发展“稻—鱼—螺”立体养殖模式。鱼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农田水草等,田螺滤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遗体残骸等。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A代表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碳元素以__________的形式从A传递至D。
(2)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__________法,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田螺属于__________
(3)农业上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昆虫的雌雄交配,使害虫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其对水稻的破坏,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
(4)这种“稻—鱼—螺”立体养殖模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具有的实践意义是_____
2023-02-19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