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花瓣中色素合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现有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 F1自交产生的 F2中, 红花植株占3/16。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处“?”由左到右依次是_________。研究发现,野生型的该种植物都为紫花,野生型植株基因突变后产生红花或白花,其中白花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A基因突变  ②B基因突变 ③A基因和B基因突变 ④A基因或B基因突变
(2)F2的白花植株中与亲本白花植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_________
实验鉴定 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的过程如下:
①取白花花瓣的细胞研磨液(甲),室温下静置后仍为白色;
②取亲本红花花瓣细胞研磨液(乙),室温下静置后仍为红色;
③将甲、乙混合,观察混合液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混合液仍为红色,则白色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
若混合液_________,则白色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
2 . 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探究高浓度CO2下氮素供应形态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武运粳稻为实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处理措施检测结果硝态氮正常浓度CO2硝态氮高浓度CO2X氨态氮高浓度CO2
叶绿素SPAD值50514244
净光合速率17.521.53542.8
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净光合作用单位:[μmol/(m2·s)]。
(1)无土栽培时为保证植物正常生长,除了考虑各种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外,在配制培养液时还需要考虑________等理化指标(答两点即可)。
(2)表中X处理措施应为_________。据表分析,能够显著提高该水稻净光合速率的氮素供应形态是________。从物质跨膜运输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该种形态的氮素使净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3)植物光合系统中的氮素分配受供氮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叶片光合系统中氮素的含量及分配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注:叶片氮素可分为光合氮素和非光合氮素;前者包括捕光氮素和羧化氮素
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中氮,高氮环境下,氮素从_______________转化,且羧化氮素所占比例降低,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导致光合速率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部分可转化成蔗糖,钾离子能促进蔗糖从叶片运至果实。以灌浆期的水稻做实验材料,用同位素标记14CO2技术设计实验验证钾离子上述作用,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①将生长状况一致的水稻平均分成两组,编号A、B;
②A组供应较低浓度的钾离子,B组供应适宜浓度的钾离子;
③将A、B两组水稻置于同一人工气候室中培养,通入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A、B两组水稻叶片和果实的放射性。预期结果:______
3 . 盐地碱蓬能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1)液泡中能储存较高浓度的某些特定物质,这体现了液泡膜____________的特点,液泡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________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液泡内,该过程中转运Na+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
(3)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___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 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4)为验证Ca2+在高盐胁迫下对盐地碱蓬吸收Na+、K+的调节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实验:
①实验材料:盐地碱蓬幼苗、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含NaCl和KCl)、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等。
②实验步骤:
a.取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盐地碱蓬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进行培养:
b.甲组加入2mL蒸馏水,乙组加入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高盐培养液中Na+、K+浓度。
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与甲组相比,乙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说明Ca2+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
4 . 物质M能降低高温等环境因素对类囊体膜造成的伤害。下图是叶肉细胞中合成物质M的有关过程,其中A、B代表相关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代表的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__,A中合成NADPH的场所是__________,B中[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光合作用为物质M的合成提供___________(填物质)。
(2)高温下叶肉细胞中B内的反应受抑制,物质M的合成量增加,据图分析主要原因是高温下B内的反应受抑制,使__________(填物质)向叶绿体输送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物质M的合成。
(3)为验证高温使B内的反应受抑制,导致物质M合成增多,科研人员用B内反应抑制剂进行了如下实验,完成下表(在答题纸上①~④处填写)。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要点

配制溶液配制缓冲液,均分为3组,第1组加适量B内反应抑制剂,第2、3组不加。
材料选择切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叶片,分为3组。
进行实验处理将叶片的叶柄浸入相应的缓冲液中,第1组置于①__________下,第2组置于②__________下,第3组置于常温下。
测定数值一段时间后,测定3组叶片的③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④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甜菜碱是一种渗透调节物质,可提高植物耐旱能力。科研人员将球形节杆菌中的codA基因(合成某种酶催化胆碱生成甜菜碱)导入杨树细胞内,以提高其抗旱能力。已知胆碱在合成甜菜碱的过程中有副产物H2O2(具有较强氧化性)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NT:正常供水的野生型;CT:正常供水的转基因杨树;DNT:干旱胁迫下的野生型;DT:干旱胁迫下的转基因杨树。
A.为保证实验准确性,正常供水组和干旱胁迫组需要每天检测栽培土壤的含水量并维持其恒定在两个不同水平
B.甲图显示,野生型杨树在干旱周时叶片中甜菜碱含量明显上升,这说明其细胞内也含一定数量的codA基因
C.据甲、乙两图分析可知,干旱3周时转基因杨树叶片内H2O2的分解速度快于野生型杨树
D.在干旱胁迫5周复水1周后,两种杨树叶片内甜菜碱和H2O2含量均下降,说明叶片细胞可能被过量H2O2氧化开始死亡
6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用于治疗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减退。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合成GC的场所的主要功能是_____。正常情况下,GC能不断合成,但内环境中GC的含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一方面的原因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激素释放减少,另一方面的原因是_____
(2)器官移植时,可使用适量GC以提高成功率,其原理是_____
(3)GC不能直接促进平滑肌收缩,但它的存在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NK)促进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为了验证GC与NK存在允许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离体小肠平滑肌均分成四组,分别用_____和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平滑肌收缩情况。请预期实验结果_____
2021-12-30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7 . 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1)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②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______(器官)切除,B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
③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含量,通过计算、比较两组动物实验前后该成分的_________________(填“减少量”或“增加量”)
(2)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A组小白鼠TRH的含量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的含量减少,则观点_____正确;
②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_____正确。
2021-12-16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某科研人员通过在南方鲇基础饲料(含有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中添加脂肪酶,研究其对南方鲇幼鱼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平均体重为57.6g的南方鲇幼鱼900尾,用基础饲料驯养20天。
第二步:将900尾南方鲇幼鱼均分为9组,编号为1-9,其中1-3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基础饲料,4-6组饲喂等量添加有0.1g/kg脂肪酶的基础饲料,7-9组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60天后,对南方鲇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检测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表:
脂肪酶添加量(g/kg)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消化酶活性
初重(g)末重
(g)
增重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胰蛋白酶活力(U/mg)胰脂肪酶活力(U/mg)肠脂肪酶活力(U/mg)
057.6318.7453.369.6773.43346.4331.174.3
0.157.6329.0471.271.3577.96364.3333.676.3
0.357.6333.8479.573.8778.02379.4375.578.3

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酶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善实验步骤: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选择南方鲇幼鱼要相似的原因是控制_____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每个处理做3组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添加脂肪酶能提高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
2020-01-14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在变性过程中肽键是否因此而断裂呢?请设计一个验证“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的实验。
材料用具:0.01g·mL-1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0.1g·mL-1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蛋清稀释液、清水、酒精灯、试管、滴管等必备用品。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呈紫色。如果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仍呈紫色,即可证明肽键没有断裂。
(2)方法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1、2,向两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冷却后,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匀,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两试管的颜色变化。
(3)预期结果:1、2试管均变紫。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