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5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圭表测量日影长度来确定节气,一年之中日影最长的一天被定为冬至.从冬至算起,依次有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若冬至、立春、春分日影长之和为31.5尺,小寒、雨水,清明日影长之和为28.5尺,则大寒、惊蛰、谷雨日影长之和为(       
A.25.5尺B.34.5尺C.37.5尺D.96尺
2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自冬至日起,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立春当日日影长为尺,春分当日日影长为尺,则立夏当日日影长为(       
A.B.C.D.
2022-01-12更新 | 143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线上考试数学试题
3 . 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利用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研究黄金分割,如图,在中,的角平分线交,依此图形可求得       
A.B.C.D.
4 . 在《增减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如此六日过其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第六天只走了5里路
B.此人第一天走的路程比后五天走的路程多6里
C.此人第二天走的路程比全程的还多0.5里
D.此人走的前三天路程之和是后三天路程之和的8倍
2021-12-22更新 | 3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徐水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5 . 《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在《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问题: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求这个整数.设这个整数为,当时,则符合条件的所有的和为____________.
2021-12-03更新 | 55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数学试题
6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个数中,能被除余且被整除余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所有项中,中间项的值为(       
A.B.C.D.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九连环是我国古代至今广为流传的一种益智游戏,它由九个铁丝圆环相连成串,按一定规则移动圆环的次数,决定解开圆环的个数在某种玩法中,用an表示解下nn≤9,nN*)个圆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数列{an}满足a1=1,且an,则解下nn为奇数)个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为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8 . 《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代数法(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为了后世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原理,很多的代数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也称之为无字证明.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在AB上取一点C,使得ACaBCb,过点CCDAB交以AB为直径的半圆弧于D,连结OD,作CEOD,垂足为E,请从下列不等式①、②、③中选出表示CDDE的序号(不需要写出推导过程,只需选出不等式序号即可),并证明选出的不等式.

a>0,b>0);②a>0,b>0);③a>0,b>0).
9 . 日晷是我国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我国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晷长损益相同.二十四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相同,如此周而复始.已知每年冬至的晷长为一丈三尺五寸,夏至的晷长为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露比立秋的晷长长两尺B.大寒的晷长为一丈五寸
C.处暑和谷雨两个节气的晷长相同D.立春的晷长比立秋的晷长长
10 .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a克糖水中有b克糖(a>0,b>0,且a>b),若再添加c克糖(c>0)后,糖水会更甜,于是得出一个不等式:.趣称之为“糖水不等式”.根据生活经验和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下列命题一定正确的是(       
A.若,则的大小关系随m的变化而变化
B.若,则
C.若,则
D.若,则一定有
2021-08-23更新 | 2898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