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跃鲤桥,为单孔石拱桥,该石拱桥内侧曲线呈抛物线型,如图.当水面宽度为24米时,该石拱桥的拱顶离水面的高度为12米,若以该石拱桥的拱顶为坐标原点,桥面为轴(不考虑拱部顶端的厚度),竖直向上为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A.B.C.D.
2024-03-13更新 | 39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2 .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们坚信,“万物皆(整)数与(整)数之比”,但后来的数学家发现了无理数,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下图是公元前400年古希腊数学家泰特拖斯用来构造无理数,……的图形,此图形中的余弦值是(     

A.B.C.D.
2023-11-18更新 | 45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3 . 中国的计量单位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秦王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并制发了成套的权衡和容量标准器,如图是当时的一种度量工具“斗”(无盖,不计厚度)的三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若此“斗”的体积约为2000立方厘米,则其高约为(       )(单位:厘米)
   
A.9B.10C.11D.12
2023-10-13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数学(理)试题
4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屈绳量之,不足一尺,问木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木条,绳子剩余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木条,木条剩余1尺,问木条长多少尺?设木条长尺,绳子长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B.
C.D.
2023-09-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沈丘县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
5 . “今有城,下广四丈,上广二丈,高五丈,袤两百丈.”这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卷第五“商功”中的问题.意思为“现有城(如图,等腰梯形的直棱柱体),下底长4丈,上底长2丈,高5丈,纵长200丈(1丈=10尺)”,则该问题中“城”的体积等于(       

   

A.立方尺B.立方尺C.立方尺D.立方尺
2023-09-01更新 | 57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6 . 中国古代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国学社团开展“六艺”讲座活动,每艺安排一次讲座,共讲六次.讲座次序要求“礼”在第一次,“射”和“御”两次相邻,则“六艺”讲座不同的次序共有(    )
A.48种B.36种C.24种D.20种
2023-08-12更新 | 831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数学试题
7 . 最早的测雨器记载见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1247年).该书第二章为“天时类”,收录了有关降水量计算的四个例子,分别是“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和“竹器验雪”.如图“竹器验雪”法是下雪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器皿收集雪量(平地降雪厚度器皿中积雪体积除以器皿口面积),已知数据如图(注意:单位),则平地降雪厚度的近似值为(       

   

A.B.C.D.
8 .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外观被设计成了半椭球面的形状.如图,若以椭球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半椭球面的方程为,且abc不全相等).若该建筑的室内地面是面积为的圆,给出下列结论:①;②;③;④若,则,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
9 . 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叶村历史民俗“叠罗汉”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魅力四射,光彩夺目,好看又壮观.小明同学在研究数列时,发现其递推公式就可以利用“叠罗汉”的思想来处理,即 ,如果该数列的前两项分别为,其前项和记为,若,则       
A.B.C.D.
2023-05-12更新 | 1351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数学试题
10 . 小苏向小州买售价为S元的商品A.由于商品A的珍贵,只有小州自己知道S的值.因此,小苏只能不断花钱购买.若当小苏支付了x元时,有,则小苏可获得商品A;否则小苏支付了x元但一无所获.此外,小苏也可以向小州提出一个问题来帮他获得商品A.例如:小苏依次支付1元、2元、S元,则小苏用了元获得商品A.若xS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问问题的情况下,3S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B.不问问题的情况下,4S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C.若在问出恰当的问题的情况下,3S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D.若在问出恰当的问题的情况下,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2023-02-27更新 | 6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学业质量调研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