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不等式的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瑞士数学家Jakob Bernoulli于17世纪提出如下不等式:,有,请运用以上知识解决如下问题:若,则以下不等式正确的是(       
A.B.
C.D.
2024-05-22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数学试卷(一)
2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对于实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B.若,则
C.若,则D.若,则
3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用“”“”表示不等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所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发展影响深远.若某同学从一楼到五楼原路往返的速度分别为,记两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C.D.
2023-11-13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4 .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外观被设计成了半椭球面的形状,如图,若以椭球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半椭球面的方程为ab,且abc不全相等)

若该建筑的室内地面是面积为的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
C.D.若,则
2023-04-18更新 | 10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荆州市龙泉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四月联考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B.若,则
C.若,则D.若,则

6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励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则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若,则B.若,则
C.若,则D.若,则
7 . 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和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他写成《律学新说》,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十二平均律的数学意义是:在1和2之间插入11个数,使包含1和2的这13个数依次成递增的等比数列,记插入的11个数之和为M,则依此规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B.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C.插入的第9个数是插入的第5个数的D.
8 . 利用拉格朗日(法国数学家,1736-1813)插值公式,可以把二次函数表示成的形式.
(1)若,把的二次项系数表示成关于f的函数,并求的值域(此处视e为给定的常数,答案用e表示);
(2)若,求证:.
2022-01-21更新 | 83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3 拉格朗日
9 . 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享有“数学王子”的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高斯函数”是数学界非常重要的函数.“高斯函数”为,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则函数的值不可能为(       
A.B.0C.1D.2
2022-01-15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12 不等式(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10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可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则下列与不等式有关的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abm均为正实数,且,则
C.若,则
D.若,则
2021-11-23更新 | 4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